-
药材趣闻 | 傅山的“怪脾气” 2014/11/28 14:37:23导读: 明末清初,山西阳曲(现在的太原市)出了一位名医叫傅山,他精通医道,发明了不少补养药品,像“二仙和合丸”“八珍汤”等方剂,至今还在山西、河北一带流传使用。
-
药材趣闻 | 芦根,不用钱的退烧药 2014/11/28 14:30:39导读: 为禾本科多年生草本植物芦苇的地下茎。具清热生津、止呕、 除烦之功效。常用于热病伤津、 烦热 口渴、舌燥少津之征,或胃热呕逆、肺热 咳嗽、痰稠、 口干及外感风热的咳嗽。关于芦根,民间还有一段传说呢。
-
药材趣闻 | 牡丹皮的传说 2014/11/15 14:38:08导读: 相传一千多年前,苏州有一位织绸好手名叫刘春。她所织出的花,像刚摘下的一样鲜艳水灵;织出的彩鸟,仿佛人一呼唤,便会拍翅飞翔。
-
药材趣闻 | 吃了何首乌能长寿乌发的典故 2014/11/10 16:45:21导读: 吃了何首乌能长寿乌发的典故。何首乌是一味中药,具有解毒、润肠通便、补益精血、乌须发、强筋骨、补肝肾等功效。另外,吃了何首乌还能使人长寿。下面一起来了解关于使人长寿、白发返乌的典故。
-
药材趣闻 | 民族特色菜肴 芭蕉芯 2014/11/10 14:57:04导读: 少数民族菜肴极其丰富也极具民族特色。过去和现在,在广西不少地区包括防城港市防城区瑶寨的人们都有食用野生芭蕉芯的习惯,婚宴、迎宾长桌宴通常都会有芭蕉芯这道菜肴。
-
药材趣闻 | 相思子不是中药红豆 2014/10/29 10:49:09导读: 相传汉代闽越国有一男子被强征戍边,其妻终日望归。后来同去戍边者都回来了,惟有其夫未返。妻思念更切,终日立于村前道口树下,朝盼暮望,哭断柔肠,泣血而死。后来树上忽结荚果,其籽半红半黑,晶莹鲜艳,人们视为贞妻的血泪凝成,称为“红豆”,又叫“相思子”。
-
药材趣闻 | 诸葛亮用赶黄草七擒孟获 2014/10/29 10:43:45导读: 《三国演义》中诸葛亮七擒孟获的故事。但是很少有人知道这个故事背后的一大功臣,这个功臣不是哪位武将,也不是哪位文臣,只是一味连一般医家都会忽视的草药。
-
药材趣闻 | 肾虚能吃六味地黄丸吗? 2014/10/14 15:50:10导读: 六味地黄丸是家喻户晓的中成药,很多男性认为它能补肾,将其当成保健品长期用,继而把它的兄弟“八味地黄丸”也一样使用。虽然二者都能“补肾”,但用处不同。
-
药材趣闻 | 中医文化——古往今来话艾灸 2014/10/14 11:24:12导读: 古人云:“药之不及,针之不到,必须灸之。”那么,灸法到底起源于什么年代?古代文献典籍对此都有哪些记载?艾灸为什么能发挥针、药不能起到的疗效?现代医学是如何揭示灸疗奥妙的?带着这些饶有兴趣的问题,记者近日专门采访了世界中医药学会联合会常务理事、哈尔滨绿色春天中医医院副主任医师李桂林。
-
药材趣闻 | 关于葛根的来历与传说 2014/10/14 11:19:24导读: 葛根是中国南方一些省区的一种常食蔬菜,其味甘凉可口,常作煲汤之用。也可作为药物使用。具有解表退热,生津,透疹,升阳止泻的功效,可用于治疗外感发热头痛、高血压颈项强痛、口渴、消渴、麻疹不透、热痢、泄泻等症。
-
药材趣闻 | 补骨脂的中医功效及传说故事 2014/09/18 10:21:22导读: 补骨脂为豆科植物补骨脂的干燥成熟果实。主产于东北、西北等地。以粒大、饱满、色黑者为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