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来到网上中药材市场—药博商城!会员登录 会员注册 | 会员中心药博商城首页 | 密码安全 | 我要留言 | 购物车(0)件商品 | 客服中心

黄芩炮制不同性味变化疗效有差异

来源:古方中医网  责任编辑:renn  日期:2013/10/11 16:05:23   浏览次数:886
分享到:
【导读】 黄芩出自《吴普本草》 :黄芩,二月生,赤黄叶,两两四四相值,茎空,中或方员,高三、四尺,四月花红赤,五月实黑,根黄。二月至九月采。
       黄芩出自《吴普本草》 :黄芩,二月生,赤黄叶,两两四四相值,茎空,中或方员,高三、四尺,四月花红赤,五月实黑,根黄。二月至九月采。《别录》:黄芩生秭归川谷及冤句。三月三日采根,阴干。 陶弘景:黄芩,今第一出彭城,郁州亦有之。圆者名子芩为胜,破者名宿芩。其腹中皆烂、故名腐肠。惟取深色坚实者为好。《纲目》:宿芩乃旧根,多中空,外黄内黑,即今所谓片芩。子芩乃新根,多内实,即今所谓条芩。或云西芩多中空而色黔,北芩多内实而深。

       黄芩性寒,味苦,具有清热燥湿、泻火解毒、止血、安胎的功效,在应用上有生用、炒用、酒炒、炒炭的区别,由于炮制方法不同,功效有一定的差异。

       生黄芩:偏于清热燥湿,多用于湿热病症,如湿温、黄疸、泻痢、热淋等证,常与滑石、通草、豆蔻、栀子等配伍。

       酒黄芩:偏于清肺热,多用于肺热咳嗽、痰多、气喘,常与半夏、南星、贝母、石膏等配伍。

       炒黄芩:偏于清热泻火安胎,多用于气分热造成的胎动不安,常与白术、当归等配伍。

       黄芩炭:偏于清热止血,多用于内热旺盛,迫血妄行所致的吐血、咳血、衄血、便血等,常与生地、白茅根、三七等配伍。

        中医专家提醒:《本草经疏》:脾肺虚热者忌之。凡中寒作泄,中寒腹痛,肝肾虚而少腹痛,血虚腹痛,脾虚泄泻,肾虚溏泻,脾虚水肿,血枯经闭,气虚小水不利,肺受寒邪喘咳,及血虚胎不安,阴虚淋露,法并禁用。
点击附件下载:
关于我们法律声明资质证照中药材禁售目录商务合作中药材药食同源目录

微信扫描二维码
互联网药品信息服务资格证书:(皖)-经营性-2019-0035   增值电信业务经营许可证: 皖B2-20160089
公安机关备案号:皖公网安备 34160202000556   皖B2-20160089-1号
版权所有 本公司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