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来到网上中药材市场—药博商城!会员登录 会员注册 | 会员中心药博商城首页 | 密码安全 | 我要留言 | 购物车(0)件商品 | 客服中心

如法炮制原来是这样的

来源:网络转载  责任编辑:小郭  日期:2016/03/18 15:01:01   浏览次数:1717
分享到:
【导读】 成语“如法炮制”源自宋·释晓莹《罗湖野录·庐山慧日雅禅师》:“若克依此书,明药之体性,又须解如法炮制。”本意是说中药加工艺术的,后比喻为按照现成的方法去做事。如清·李汝珍《镜花缘》第九十八回:“即如法炮制,果然把阵破了。”

       成语“如法炮制”源自宋·释晓莹《罗湖野录·庐山慧日雅禅师》:“若克依此书,明药之体性,又须解如法炮制。”本意是说中药加工艺术的,后比喻为按照现成的方法去做事。如清·李汝珍《镜花缘》第九十八回:“即如法炮制,果然把阵破了。”

       炮制,是中医用药的一个特点,也是中医药学的一大特点,历史上又有炮炙、修治、修制、修事等多种说法,意思基本上是一致的。按中药炮制形成的历史推断,这一成语的形成肯定早于引文中的宋代,有名有实的说法起码在东汉时张仲景的著作中就有了。只是最早它是作为行业的术语被使用的,还未被文人们认识和广泛引用,所以见于社会学著作中的时间较晚,这也符合成语形成和演变的规律。

       从相关史料看,中药炮制的出现,最早可追溯到原始社会,与中医的出现是同步的。《韩非子·五蠹篇》中说的“有圣人作钻燧取火,以化腥臊,而民悦之,使王天下,号之曰燧人氏”、《礼纬·含文嘉》中说的“燧人始钻木取火,炮生为熟,令人无腹矣,有异于禽兽”的话中,都隐约包含有炮制的思想。成书距今2000多年的《黄帝内经》中,已有对半夏进行炮制的论述,其中的“治半夏”就是经过修治的半夏,是人们认识到半夏的毒性之后,对它进行的减毒措施,是炮制技术的具体体现和应用。

       自东汉我国第一部本草专著《神农本草经》始,中药炮制技术和理论开始了它不断成熟、不断完善的过程。宋代雷敩的《雷公炮炙论》,成为这一过程前段的全面总结和从此开始的新研究工作的里程碑。在《雷公炮炙论》中,中药的炮制方法已有了挑拣、去土、去皮、去节等的粗加工,切、锉、擘、捶、舂、捣、研、杵、磨、水飞等的深加工,浸、煮、煎、炼、炒、熬、炙、焙、炮、煅等的精加工和运用酒、蜜、酥、油、糯米、药汁为辅料的特殊炮制方法。

       明代缪希雍的《炮炙大法》对前人的经验作了进一步总结,把这些方法归纳为“雷公炮制十七法”,即炮、、煿、炙、煨、炒、煅、炼、制、度、飞、伏、镑、摋、、曝、露等,与近代总结出的修治(纯净处理、粉碎处理、切制处理)、水制(洗、淋、泡、润、漂、水飞)、火制(炒、炙、煅、煨、烘、焙)、水火共制(煮、蒸、、淬)和特殊炮制(制霜、发酵、发芽)的方法几乎无二,只是有说法上不同罢了。

       为什么要对中药进行炮制?炮制的方法又为何如此繁杂?许多业外人对此感到纳闷。殊不知,这正是认识论的滞后导致的近代中药饮片质量严重下降的重要原因之一,也是影响中医药事业高速发展的重要原因之一。不少人连中药有生、熟之分都弄不清楚,更谈不上对其它复杂制法的了解了。由此把生药作为药材的唯一代表,唯生药为用、以偏概全的倾向,严重影响到了临床的疗效。也因此造成严重后果,引起中毒而致人死亡的。端正对这一问题的认识,不仅对于中医药界,而且对于全人类的健康都是具有积极意义。

       中药的成分是复杂的,一药多效的情况并不少见,如甘草,生用则清热生津,炙用则健脾和胃;首乌,生用则解毒通便,熟制则补肾益精。中药是为病人服务的,用药不准确就好比是盲目放枪放箭,无的放矢,十之八九是难以把病治好的。围绕服务于临床疗效这个中心,药物的炮制必须达到以下几个方面的目的。

       (1)消除药物毒性,保证用药安全:乌头、附子、半夏、常山、巴豆、天南星、马钱子等都是有毒的药物,如果不经过炮制就去使用,引起中毒就不可避免了。要保证治病的需要,又使人平安无事,就必须进行相应的炮制。其方法比较复杂,如乌头、附子要水煮,半夏、天南星要姜制,常山要酒炒,巴豆要制霜,马钱子要砂烫等。

       (2)增强药物作用,提高临床疗效:药物炮制时使用的辅料,绝大部分本身就是治病的药物,又多与被炮制药物的主治具有互相协同的作用。炮制,既给原药添加了动力,又产生了新的合力,治病的效果自然就比作用单打一的原药要好了。如止咳的紫菀、百部,经蜂蜜炮制后,又添润肺之功;活血的当归、川芎,经酒炮制之后,又添温经之能;止痛的香附、元胡,经醋炮制之后,止痛之力更显著;止呕的竹茹、川连,经姜炮制之后,止呕之力更大等。

       (3)改变药物性能,适应病情需要:以寒治热、以热治寒,是中药治病的基本法则。但人的体质有差异、患病有轻重,许多药物原来的用法不能适应病情的需要,但又必须应用时,炮制就是解决这一矛盾的重要方法。如味辛、性热的吴茱萸,若以黄连水拌炒或甘草水浸泡,其辛热之性就会顿减,其原有的驱逐里寒的功能也会发生相应的改变,而有了治疗肝火犯胃引起呕吐症状的新功能;苦寒的生地黄,经酒制或反复蒸晒后,也改变了其原有的清热凉血功能,变成了滋阴补血的熟地黄了。

       (4)改变药物性状,便于贮存制剂:大量的中草药都有一定的生长时限,新鲜草药不可能永久性保存,必须通过加工炮制的处理,才有可能保证治病时的随时需要。大部分新采集的草药,都要选择晒干、烘干、阴干等不同的干燥处理,虫类药物都要经过防腐处理等。

       (5)矫正药物异味,便于患者服用:部分药物具有刺激性气味,使病人无法接受,炮制既不影响其治病作用的发挥,又可以去除其中的异味,为患者所乐意接受。如山栀子的苦味太甚,许多年轻人不愿意服用,经用姜汁炮制后其苦味就可减轻了;部分动物性药物有腥味,许多患者闻之恶心,经酒炮制后就消除了。

       (6)提高药物净度,确保用药质量:许多药物在采集、运输过程中难免混有沙土、杂质,或发生霉烂变质等,这对医疗质量肯定是会造成一定影响的。必须通过炮制加以清洗、精选,达到入药的标准。这是关系到提高中药治病疗效的重要环节,不可小视。

       总之,中药炮制是一门专门技术,需要经过专门训练的人才去完成。管理部门,要从源头上做文章,堵塞漏洞,抓好中药材种植、炮制的每一个环节,真正让患者吃上放心药。经营单位要从人命关天的角度去认识,不能有偷懒、偷机的做法和只管赚钱、不管治病的想法,任意取消、减少、改变炮制的程序。患者要为自己的健康和生命负责,不能凭相当然去办事,凭自己的感觉随便去买药、随便使用偏方自治、随便加减药物的剂量。一旦吃出了问题,那可不是闹着玩的。

       “如法炮制”,关键就在“法”上,对于与治病休戚相关的药物加工来说,这个法既是规矩又是科学,循之则病愈,反之则病坏。中药炮制标准的制定和修改,是由国家有关部门决定的。在没有充足根据的前提下,其他任何部门和个人是不能随意修改炮制规范,不能为所欲为的。更不能因“如法炮制”的成语在社会学的应用中引进了因循守旧的某些消极含义,而对中药炮制发生怀疑或片面理解,否定它在中药学中的本来精神。

点击附件下载:
关于我们法律声明资质证照中药材禁售目录商务合作中药材药食同源目录

微信扫描二维码
互联网药品信息服务资格证书:(皖)-经营性-2019-0035   增值电信业务经营许可证: 皖B2-20160089
公安机关备案号:皖公网安备 34160202000556   皖B2-20160089-1号
版权所有 本公司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