黄芪种植技术与加工
来源:药博商城 责任编辑:renn 日期:2014/02/21 09:51:33 浏览次数:669
【导读】
黄芪,别名绵黄芪等。为豆科多年生草本植物,以根人药,有补气固表、解毒排脓及利水退肿之功效。主产内蒙古、山西、河北、陕西等省区。临床主治表虚自汗、阳虚盗汗、气虚血脱、脾虚泄泻、痈疽不溃或溃不收敛以及一切元气不足等症。
黄芪,别名绵黄芪等。为豆科多年生草本植物,以根人药,有补气固表、解毒排脓及利水退肿之功效。主产内蒙古、山西、河北、陕西等省区。临床主治表虚自汗、阳虚盗汗、气虚血脱、脾虚泄泻、痈疽不溃或溃不收敛以及一切元气不足等症。 生长习性 黄芪适应性较强.耐寒、耐旱.但怕积水,怕高温。对土壤要求不严,但以土层深厚、疏松肥沃的沙壤土为好。 整地与施肥 选地势高、排水好的田块.精耕细作。结合整地,施足基肥。每亩施土杂肥5000公斤、尿索20公斤及磷钾肥50公斤,然后做畦,等候播种。 播种 黄芪用种子繁殖。播种期分冬播和春播两种。冬播在封冻之前,春播在清明前后。冬播出苗齐而早,生长旺盛。播时,用耧在整好的畦面上开成浅沟,再将种子均匀地撒入沟内,耙平,使土盖没种子。为节约种子,也可点播,按株行距30厘米×10厘米点播在整好的畦面上。每亩播种量2~3公斤。 田间管理 黄芪齐苗后,应注意中耕除草。若规模种植,应于出苗前采用药田除草剂进行土壤处理,可有效防除各种杂草。干旱天气注意浇水,阴雨天气及时排水。立秋前后应追肥1次,每亩追肥尿素10公斤、磷酸二氢钾10公斤。黄芪现蕾后.若不留种,应割去上部花蕾,以集中养分于地下根茎生长。 病虫害防治 黄芪7~8月份易发生红根病。发现病株后应及时拔除烧掉。病穴撒石灰粉消毒,以防传染。对于白粉病,可于发病初期用粉锈宁防治。对于豆荚螟,可于盛花期用杀灭菊酯防治。地下害虫,可用辛硫磷配毒饵诱杀。 收获与加工 黄芪一般于播后2—3年的秋季地下茎叶枯萎后采挖。采挖前,先割去地上茎叶,再刨出地下根茎,去净泥土,晒干即可人药出售。亩产约为300公斤。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