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药材种植成致富“金钥匙”
来源:中国药材市场网 责任编辑:药小博 日期:2019/10/11 08:19:55 浏览次数:8865
【导读】
为让更多人了解、掌握铁皮石斛 、金线莲 盆栽种植技术和经营销售渠道,日前,龙门县关工委在平陵街道光镇泉坑村农村创业青年示范基地举办斛金缘“健康使者”培训班。来自广州、深圳、佛山等地的30多名学员参加了培训。
龙门在推进精准扶贫精准脱贫中大力发展中药材种植产业
模拟野生环境种植的石斛 。
“兴一个产业,富一方百姓。”产业扶贫是推动精准脱贫的治本之策。在推进精准扶贫精准脱贫过程中,龙门县将立足本县实际、因地制宜大力发展中药材种植产业,争取2023年建成“万亩南药”现代农业种植基地,使中药材种植产业成为龙门农民致富新的“金钥匙”。
种植户研发仿野生铁皮石斛 种植系统
“我们这里的铁皮石斛 种植不是种在大棚里,而是种在树上,完全模拟野生石斛生长习性和生长环境进行种植。”日前,龙门县斛金缘生态农业发展有限公司技术顾问李小明带记者参观他的铁皮石斛、金线莲 产品展示厅时,向记者介绍了这种柱状用于种植铁皮石斛的装置以及仿野生铁皮石斛种植系统。据了解,这种种植方式在龙门还是首家。
记者看到,柱状铁皮石斛 种植装置上,青青绿绿的铁皮石斛缠绕攀缘生长,一朵朵鹅黄色的小花点缀其间,煞是好看,宛如一盆盆别致的盆栽。
李小明介绍,这些柱状的装置由杉树做成,在树干上包裹着层层苔藓。为了研发这种仿野生铁皮石斛 种植系统,该公司技术团队用了近两年时间研究,到广西、云南、福建等地的山林学习研究野生石斛的生长习性、所需环境等。经过数次试验,才研究出这种最适宜且最接近于野生石斛生长环境的种植系统。 据了解,这种装置完全模拟野生石斛在野外的生长环境,种出来铁皮石斛与大棚种植出来的相比,品质和药用价值更高,更接近于野生铁皮石斛。
李小明表示,接下来,该公司将扩大铁皮石斛 与金线莲 的种植规模,在平陵街道规划建设一个250亩的铁皮石斛、金线莲原生态养生园,以发展原生态铁皮石斛和金线莲种植为主线,以生态防治和物理防治技术为亮点,结合客家传统犁耕文化特色,打造一个集农业生产、农业观光、休闲养生、生态度假、科普展示等为一体的原生态养生园。
全县中药材种植面积超5000亩
龙门县位于广东省中部,生态环境良好,土地资源丰富,气候条件适宜,对发展中药材种植产业具有一定的优势。该县历来有种植中药材的习惯和加工基础。“在上世纪六七十年代,地派镇就有村民在山上种植巴戟 。”龙门县农业农村局副局长潘文辉告诉记者。
据介绍,2017年龙门县农业部门积极响应乡村振兴战略,以发展产业园和打造“一村一品”产业格局为主要抓手,经过多方的市场考察引进了中药材种植,并依托合作社、加工厂及其销售渠道,通过发展中药材种植产业,带动村民增收致富。
据统计,2018年,全县中药材种植面积5227亩,总产量554吨,总产值1766万元,主要品种有巴戟 、沉香 、牛大力 、灵芝 、铁皮石斛 等。据不完全统计,目前,该县种植巴戟2200亩,产量90吨,产值270万元,主要在地派镇种植;灵芝304亩,产量21吨,产值630万元,主要在龙潭镇、龙田镇、蓝田瑶族乡种植;铁皮石斛25亩、金线莲 10亩,总产量5吨,产值560万元,主要在平陵街道种植;淮山250亩,产量438吨,产值306万元,主要在龙华镇种植。
“目前我县中药材种植主要采取‘合作社+农户’的发展模式。我们每年都会评比出示范合作社,对其进行资金奖励,起到了一定的扶持作用。”潘文辉说。据了解,龙门县积极探索符合本县实际的中药材产业化组织形式,在认真总结“合作社+农户”发展模式的基础上,大胆推行了“企业+基地+农户”“企业+合作社+基地+农户”的产业化经营形式,鼓励和提倡企业带动农民种植,与农户建立利益联结关系,带动了示范基地的扩大和发展,收到了良好的效果。
俗话说,靠山吃山靠水吃水,这是农业社会中国古人的生活之道。龙门因其良好的环境,成为优质地道药材的天然产地,这也使得山区老百姓受益良多。据潘文辉介绍,灵芝 、铁皮石斛 属于名贵中药材,售价比较高,种植效益比较高,每亩纯收入2万元以上。但投入成本比较大,销售渠道比较窄。种植淮山每亩纯收入有元以上,种植巴戟 每亩纯收入有元。
将引进外资兴办中药材加工企业
“我县中药材种植规模还不是很大,暂无可依托的中药龙头企业,加工企业比较少,大多数加工是初级加工。目前,中药材销售渠道比较窄,铁皮石斛 虽然有‘生产基地+门市’发展模式,但产品销售量不大,因此我县中药材产业化发展程度比较低。”谈起龙门县中药材产业化发展现状,潘文辉娓娓道来。
据了解,龙门县经工商注册的中药材生产、加工专业合作社有12家,其中淮山专业合作社4家,沉香 种植专业合作社4家,铁皮石斛 专业合作社2家,灵芝 专业合作社1家,巴戟 专业合作社1家。龙华镇马嘶淮山专业合作社还建有淮山加工厂,灵芝、铁皮石斛、巴戟都有产品初级加工。
据县农业农村局调研总结分析,该县中药材种植存在的问题主要包括5个方面:巴戟 本地品种种植时间长,农户管理粗放,产量低,效益不明显;铁皮石斛 种植投入成本大,种植面积小,销售渠道窄,处于有价无市状况;灵芝 种植投入成本大,缺少企业收购;中药材种植专业合作社入社农户数量不多,种植面积不大,辐射带动周边农户种植能力不强;缺乏发展中药材种植资金。
“抓好中药材种植生产工作,对龙门生态环境建设和经济转型升级、建成小康社会具有重要意义。”县农业农村局相关负责人表示,接下来,龙门县将大力引进外资在龙门县发展中药材种植和兴办中药材加工企业,促进当地中药材产业向规模化和产业化方向发展。同时,大力扶持中药材产业的发展,通过制订中药材产业扶持政策,在土地、税收和资金上,大力扶持中药材种植和中药材加工,通过政策、资金扶持,推动龙门中医药产业的发展。
该负责人表示,目前,龙门县中药材种植管理比较粗放,农民种植中药材的管理技术水平不高,中药材种植经济效益不显著。今后,龙门还将进一步抓好中药材种植技术培训,不断提高农民种植中药材的管理技术水平,增加中药材种植的经济效益。
“我们还将不断加强中药材品牌建设和宣传推介,打造龙门中药材品牌,提高龙门中药材品牌的知名度和市场竞争力,把中药材销售推向大型市场和大型企业。”该负责人说。
石斛 种养培训吸引外地学员
为让更多人了解、掌握铁皮石斛 、金线莲 盆栽种植技术和经营销售渠道,日前,龙门县关工委在平陵街道光镇泉坑村农村创业青年示范基地举办斛金缘“健康使者”培训班。来自广州、深圳、佛山等地的30多名学员参加了培训。
据悉,培训班围绕如何充分利用房前屋后环境盆栽铁皮石斛 、金线莲 以及通过微商平台销售铁皮石斛等内容进行授课。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