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来到网上中药材市场—药博商城!会员登录 会员注册 | 会员中心药博商城首页 | 密码安全 | 我要留言 | 购物车(0)件商品 | 客服中心

新监管条例或将促进医疗器械行业更上一层楼

来源:中国经济网  责任编辑:小强  日期:2013/10/03 08:59:15   浏览次数:500
分享到:
【导读】 目前,我国国内对医疗器械的监管存在许多问题。一些医疗器械生产、经营、使用单位法律意识淡薄,自律意识不强,存在一些违规行为。
       目前,我国国内对医疗器械的监管存在许多问题。一些医疗器械生产、经营、使用单位法律意识淡薄,自律意识不强,存在一些违规行为。医疗器械监管力量不足,缺少必要的医疗器械专业知识,给监管工作带来一定的难度。医疗器械种类繁多,其中包含大量科技含量很高的高科技产品,涉及到电子技术、光学技术、信息技术、工程学、生物学、医学等多学科领域。小到做手术用的缝针、缝线,大到核磁共振、CT机,都属于医疗器械管理,这就需要相应的专业技术人员或掌握多学科专业技术的复合型人才,才能有效地对各种医疗器械的质量、性能实施监督检查。
 
  而且医疗器械分类目录的制定思路不利于监管。现行分类目录对医疗器械的界定仅作原则要求,具体一个品种是否属于医疗器械、应属于哪一类医疗器械界限并不清楚。在实际监管工作中时常碰到似是而非的现象,因此各地经常向国家药监局提出书面请示。国家药监局也不时出台文件“补丁”以明确某种产品的分类界定,时间一长,国家药监局的“补丁”前后出现了不可避免的自相矛盾。而且由于分级负责审批注册,各地掌握的标准不一,经常发生同一产品在各地以不同类别进行注册,从而给基层局的市场监管带来很大难度。
 
  面对这些问题,新版条例的出现,对医疗器械行业来说是一个很好的机会。即将出台的法规将全面覆盖医疗器械研发、生产、流通、使用环节,其中研发环节包括出台高风险医疗器械目录,增设临床审评程序、认可医疗器械临床试验机构、创新医疗器械特别审评程序等;生产环节包括GMP认证等;流通环节包括互联网销售、第三方物流和经营质量管理规范等;使用环节包括制定黄黑名单、全面启动电子监管、不良事件监测和产品召回等。
 
  新版条例即将发布的消息对业界颇为鼓舞,行业要抓住这个机遇,严格遵照新规,相信在新条例的扶持和监管下,医疗器械行业必定能取得更好地发展。
点击附件下载:
关于我们法律声明资质证照中药材禁售目录商务合作中药材药食同源目录

微信扫描二维码
互联网药品信息服务资格证书:(皖)-经营性-2019-0035   增值电信业务经营许可证: 皖B2-20160089
公安机关备案号:皖公网安备 34160202000556   皖B2-20160089-1号
版权所有 本公司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