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来到网上中药材市场—药博商城!会员登录 会员注册 | 会员中心药博商城首页 | 密码安全 | 我要留言 | 购物车(0)件商品 | 客服中心

刚柔相济 中医药服务迎“蜀”光

来源:中国药材市场  责任编辑:药小博  日期:2019/05/17 09:37:19   浏览次数:870
分享到:
【导读】 中医药服务能力强不强?百姓心里有杆秤。政策落地要贴近百姓需求,四川省尽显韬略之柔。

“刚”与“柔”,是四川在医改之路上奏响中医药服务特色的主旋律。

“刚”是大刀阔斧的改革,从实施“名医、名药、名企”战略到建设中医药强省目标,四川始终坚持推动中医药高质量发展的政策方针。“柔”是贴近百姓的真心,从群众到中医药基层服务能力的提升,四川诠释了“增强百姓中医药获得感”的深刻含义。

几年来,四川共出台中医药医改类政策文件10余项,新修订的《四川省中医药条例》已通过省人大常委会二审,将于年内正式颁布实施;全省共建立中医医联体462个,基层群众在家门口就能享受三甲医院的医疗资源;近三年,仅省管公立医院就增加推拿、中医骨伤类等中医医疗服务项目45项,幅度达20%~30%;2018年,举办省、市、县三级适宜技术比赛203场次,培训基层中医药人员2.2万人次,人均掌握6~10种中医药适宜技术;两次举办“驻蓉领事官员走进四川中医药”活动,20多个国家的领事官员被中医药的魅力所折服……
种种变化,正得益于四川刚柔相济的中医药发展战略。

决心之“刚”:建设中医药强省

基层中医药人才缺乏、机构设置不合理、中医药服务能力提升缓慢、中医药文化氛围不浓……四川中医药的发展曾经面临很多问题。
要推动中医药高质量发展,就要全力以赴。重拳改革,四川省尽显韬略之“刚”。

近年来,一系列关系四川中医药发展战略布局的政策措施相继出炉。

2012年,四川省人民政府出台《关于扶持和促进中医药事业发展的实施意见》,将“建成西部中医药发展的高地和全国重要的中医药区域中心,实现由中医药大省向中医药强省转变”确立为发展目标。

2015年,四川开始进行“城乡中医药一体化”的改革试点,成都市双流区成为改革的“先锋”。通过“下派帮扶”和“上挂培养”,不仅为基层培养了一大批中医药业务能力过硬的精兵强将,更在基层将肛肠科、皮肤科等科室从无到有地建立起来。此后,这一改革措施在全省逐步铺开,缓解了基层中医药人才匮乏的难题。

2016年,四川出招向更长远的目标迈进。《四川省贯彻<中医药发展战略规划纲要(2016—2030年)>实施方案》印发,提出要向社会资本敞开大门,要带中医药走出国门,要重点培养中医药人才和资源。

去年,四川投入省级中医药专项资金2.33亿元,同比增长34%。在政府机构改革中,全省各市(州)、区(县)党委政府对中医药发展给予高度关注和支持,达州市中医药管理局成为市直单位,巴中市、泸州市、芦山县等地因地制宜,建立中医药发展机构,全省中医药管理体制进一步完善。

2019年,中共四川省委宣传部等三部门联合发布《关于实施中医药文化传承发展工程的意见》,确立2025年基本建成中医药文化高地的目标。
接踵而至的政策“红包”,彰显着四川省建设中医药强省的决心。“在探索全面深化医改新路径过程中,四川省审时度势,牢牢把握时代契机,推动了全省中医药高质量发展。”四川省中医药管理局党组书记、局长田兴军说。

落地之“柔”:百姓“巴适”很重要

中医药服务能力强不强?百姓心里有杆秤。政策落地要贴近百姓需求,四川省尽显韬略之柔。

3年时间, 四川重点支持100个县级中医院(民族医院)、1000个基层中医馆提档升级,并在1万个村卫生室建设中医角。

“中医让我觉得很巴适(四川方言“很好”)!”从有病就往大医院跑,到在社区就能看上好中医, 65岁的高血压患者张大妈在成都市双流区东升社区卫生服务中心体验了一把“VIP”的诊疗待遇。在这里,张大妈有专属的健康档案,能够享受慢病管理、中医特色适宜技术等多种服务。

2018年,四川省通过师承、进修、集中培训等形式,实施对口支援“传、帮、带”工程,仅省级层面就安排中医药支援人员361人,实现88个贫困地区中(藏)医院全覆盖,为深度贫困地区培养一支愿承担、有能力、带不走的中医药人才队伍,保障群众小病不出村,急病不出县。
四川省少数民族聚居区——凉山州、甘孜州和阿坝州,是中央确定的深度贫困地区,对口支援及时为当地医疗机构补充了成熟的中医药人员,百姓看病难的问题有效缓解。

在凉山州,四川中医药高等专科学校与州卫生健康委开展校地合作、定向人才培养,用3年时间培养了1200名本土医药卫生人才,切实让贫困地区群众收获“健康扶贫”带来的福祉。四川省中西医结合医院派驻凉山州普格县大槽乡大槽村的第一书记陈速锐,着眼中医药文化帮扶,首次在贫困地区乡村小学举办中医药文化进校园活动。

在甘孜州,得荣县中藏医院从无等级到通过二级甲等民族医院评审,肛肠科、急诊室、抢救室3个新科室建成运行,西南医科大学附属中医医院的帮扶成效显著。

在阿坝州,松潘县政府与四川省第二中医医院密切协作,提出“1+4+N”学科建设模式,即在当地医院新建1个ICU,在原有专科基础上做强4个省级以上重点专科,合作建设“N”个特色专科,让群众在家门口就能享受高标准的医疗服务,被称赞为四川医改的“松潘模式”。

亦刚亦柔:于特色中调“蜀”味

在刚柔相济的发展模式下,四川省逐步走出了一条具有四川特色的中医药发展道路。

近些年,四川省拿下了中医药领域的多个第一。

四川大学华西医院运用益气养阴、活血化瘀、清热解毒、通里攻下四大主要治法治疗重症急性胰腺炎,将病死率降低至20%以下,大大低于同期国际权威文献报道的30%~50%,年诊疗量突破2000例,临床治疗规模达到全国之首。

2017年,西南地区首个中医经典病房在成都中医药大学附属医院(四川省中医院)成立,中风病(脑出血/脑梗死)、肺纤维化、冠心病3个主攻病种的中医治疗率达到91.33%,有效率均在80%以上。

在中医药治疗艾滋病方面,5年来,四川省完成中医药治疗艾滋病病例数达到1409例,主持制订的《艾滋病合并带状疱疹中医治疗方案》由国家中医药管理局作为技术规范发布,成为全国中医药治疗艾滋病的范本。

四川省创造的惊喜远不止于此。

在加强中医运动康复研究与运用方面,2018年,四川省骨科医院等为国家排球队、跳水队、乒乓球队等14支国家运动队提供保健康复服务。

在科技创新方面,仅2018年,四川省立项开展219个中医药局级科研课题研究,获得四川省科学技术进步奖11项。四川省中医药转化医学中心于2018年成立,成都中医药大学附属医院正在筹建全国首个省级中医循证医学中心。

在厚植中医药文化发展土壤方面,今年年初中国出土医学文献与文物研究院在成都中医药大学成立,即将举办全国首个省级中医古籍文献展,成都市中医药文化进校园活动成为全国样板。 近年来,四川省还不断探索“互联网+中医药”的新模式,为中医药发展插上腾飞的翅膀。

2019年,四川省上线“互联网+中医药”电子地图,可进行自动定位,推荐附近中医院,还能预约挂号。成都中医药大学也将筹建国家中医智能装备研究院,利用互联网、大数据等现代技术发展中医药事业。

“四川要保持中医特色,在医改中发挥中医药独特作用,建设中医药强省,不负‘中医之乡’的美誉。”谈及未来的发展,田兴军表达了自己的期望。

点击附件下载:
关于我们法律声明资质证照中药材禁售目录商务合作中药材药食同源目录

微信扫描二维码
互联网药品信息服务资格证书:(皖)-经营性-2019-0035   增值电信业务经营许可证: 皖B2-20160089
公安机关备案号:皖公网安备 34160202000556   皖B2-20160089-1号
版权所有 本公司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