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来到网上中药材市场—药博商城!会员登录 会员注册 | 会员中心药博商城首页 | 密码安全 | 我要留言 | 购物车(0)件商品 | 客服中心

中医典故:悬壶

来源:新浪中医  责任编辑:  日期:2013/05/13 11:14:00   浏览次数:1171
分享到:
【导读】 在看古装电视剧的时候,经常听到“悬壶济世”一说,有人说“壶”疑由“葫”同音,因为在古代葫芦是行医的招牌,所以由此而产生的谐音。其实关于“悬壶”的由来还有这么一段典故。
 在看古装电视剧的时候,经常听到“悬壶济世”一说,有人说“壶”疑由“葫”同音,因为在古代葫芦是行医的招牌,所以由此而产生的谐音。其实关于“悬壶”的由来还有这么一段典故。

中医典故:悬壶

中医典故:悬壶

在《后汉书*方术列传*费长房传》记载:“费长房者,汝南人也,曾为市掾。市中有老翁,悬一壶于肆头,及市罢,辄跳入壶中,市人莫之见,唯长房于楼上睹见之,异焉,因往再拜,奉酒脯。翁知长房之意其神也,谓之曰:‘子明日可更来。长房旦日复诣翁,乃与俱入壶中。唯见玉堂严丽,旨酒甘肴,盈衍其中,共饮毕而出。’”后随翁去,学仙未竟,“遂能医疗众病,鞭挞百鬼。”唐代陈子昂《感遇》诗:“曷见玄真子,观世玉壶中。”

后世称行医为“悬壶”。“玉壶”、“一壶”、“壶中”者,皆本义于此。以此命名者有韦宙《玉壶备急方》,清代杨风庭的《一壶天》、清代李晴川的《痘疹壶中天》。

后来流传至今的“悬壶”就由此而来,可见中国文化、中医文化源远流长,影响深远。

点击附件下载:
关于我们法律声明资质证照中药材禁售目录商务合作中药材药食同源目录

微信扫描二维码
互联网药品信息服务资格证书:(皖)-经营性-2019-0035   增值电信业务经营许可证: 皖B2-20160089
公安机关备案号:皖公网安备 34160202000556   皖B2-20160089-1号
版权所有 本公司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