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来到网上中药材市场—药博商城!会员登录 会员注册 | 会员中心药博商城首页 | 密码安全 | 我要留言 | 购物车(0)件商品 | 客服中心

亦食亦药话牡蛎

来源:中国中医药报  责任编辑:药小博  日期:2018/05/04 09:32:12   浏览次数:525
分享到:
【导读】 冬日珍珠蚝更多,渔姑多唱打蚝歌。纷纷龙穴洲边去,半湿云鬓在白波。

  冬日珍珠蚝更多,渔姑多唱打蚝歌。

  纷纷龙穴洲边去,半湿云鬓在白波。

  ——清·屈大均《打蚝歌》

  牡蛎,又名蚝,为牡蛎科动物长牡蛎、大连牡蛎或近江牡蛎的贝壳。其肉鲜美,早在晋代我国沿海人民就把牡蛎作为食品了。《南州志》载:“海曲蛎房,或名蠔山,眉渠磊砢,牡蛎异斑,肉白蛎黄,醇味海蛮。”清代李调元的《燃犀志》载:“牡蛎,附石而生,不能行游。垒块连属如房,故一名蛎房,又名濠山。初生海畔如拳石,四面有大至一、二丈者。每房之内,各生壕肉一块。潮来诸房俱开,有小虫入,则闭房以充腹。肉味甚美,壳可砌墙,亦可烧灰涂壁。覆其壳,左顾者谓之牡蛎。”唐代刘恂《岭表录异》载;“余党奔入海岛野居,惟食蚝蛎,垒壳为墙壁。”是谓东晋末年,农民起义领袖卢循,曾占领广州称平南将军。后多次被刘裕所败,被迫入海島野居,以捕食牡蛎为生,将蚝壳垒为营墙。北宋诗人梅尧臣,仕途不得志,遂往游海乡归靖,曾品尝过牡蛎的美味,写下了《食蚝》的诗篇:“薄宦游海乡,雅闻归靖蚝。”对养殖牡蛎的穷苦人民深表同情,发出了“牡味虽可口,所美不易遭”的感叹。宋代戴复古喜食牡蛎,并说如此美味,就连一贯吃素的和尚见了,也会馋涎欲滴的。诗曰:“入市子鱼贯,堆盘牡蛎群。山僧惯素食,请坐莫流涎。”《句余土音补注》亦曰:“鲒琦蛎房最美,小山芦竹成壕。接叶更添梅屋,风姿两两清高。”

  牡蛎在西方国家被称为“海之妇”,日本则称其为“海之玄米”,《柔经》中称之为“海之神力”。古往今来,人们都赞誉它肉质鲜美,宋代药学家苏颂曾说:“牡蛎味美好,更有益也。”牡蛎可烹、可药。《食经》谓:牡蛎“治夜不眠,意志不定。”《海药本草》曰:“主男子遗精,虚劳亐损,补肾气,止汗,去烦热”。清·黄宫绣《本草求真》曰:“牡蛎咸涩微寒,功专入肾,软坚化痰散结,收涩固脱,故瘰痨结核、血瘕、崩漏、咳嗽盗汗、遗尿滑泄、燥渴温疟等症,皆能见效。”刘完素曰:“壮水之主,以制阳光,则渴饮不思,故蛤蛎之类能止渴也。”《医林篡要》亦谓:“清肺、补心、滋阴养血。”据说,恺撒远征英国就是为了获得泰晤士河肥美的牡蛎。拿破仑为征服世界而战,在战争最剧烈时曾让士兵们食用牡蛎来增加营养、补充精力。(单健民 江苏省阜宁县中医院)

点击附件下载:
关于我们法律声明资质证照中药材禁售目录商务合作中药材药食同源目录

微信扫描二维码
互联网药品信息服务资格证书:(皖)-经营性-2019-0035   增值电信业务经营许可证: 皖B2-20160089
公安机关备案号:皖公网安备 34160202000556   皖B2-20160089-1号
版权所有 本公司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