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医精诚 大道至简
近年来,李灿东教授及其团队在电台和电视台开展了《中医是如何诊病的》系列讲座,收到良好的社会反响。为了将讲座整理成大家喜闻乐见的读物,同时又能够体现中医的思维特征,在充分构思之后,李灿东和他的学生、同事们围绕着中医诊断的基本内容,采用讨论的形式,撰成《通俗中医诊断六十四讲》一书,2018年2月由中国中医药出版社出版。笔者细读之后,有三点强烈的感受。 思维方式是中医的根本 习近平总书记指出:“中医药学凝聚着深邃的哲学智慧和中华民族几千年的健康养生理念及其实践经验,是中国古代科学的瑰宝,也是打开中华文明宝库的钥匙。”中医学的思维方式与中国传统学问的思维方式是一致的,这是中医的根本。李灿东教授在《身在中医》一书中指出:“中医治病看的不仅仅是生病的人,还应该看到他们所处的生活环境,不仅仅是看到某一个患病部位而是要看到整体,但遗憾的是,在临床实践中,我们的许多医生,已经把整体观念全部还给老师了。”西医的技术可以移植,但中医的思维绝不可能复制。任何中医手段,在没有相应的中医思维指导下都很难取得良好、稳定的疗效。偏离了中医的基本思维,中医特色和优势已经不复存在了。在本书中,李灿东一以贯之地强调中医思维的重要性。比如,针对中医的整体性问题,他指出:“中医讲整体,还有个非常特殊的含义,它不仅是结构或空间的整体,还非常强调时间的连续性,这是一种时间或空间上的整体。”又如,当谈到望闻问切能不能诊病、是不是落后时,李灿东答道:“……并不是所有的东西都要用实验证明出来,何况对于很多东西,科学认识水平还是有限的。随着科学技术的发展,有很多今天看来是正确的东西,可能未来再看就是错误的。……我们不能因为有些东西今天看不见,摸不着,就否认它的存在。因此,中医通过四诊的方法把握健康状态,不仅方便实用,而且准确可靠。”读者可以从李灿东铿锵有力的回答中,感受到一位名中医高度的文化自信。 师徒制是中医传承的灵魂 学习中医不同于学习循证医学,可以直接移植或复制他人的经验。学习中医是一种个性化的行为,尤其需要直觉体悟。但这并不意味着学习中医可以不需要老师。恰恰相反,师徒制始终是中医传承的灵魂。老师是领路人,可以在学生遇到瓶颈的时候点拨他们,在学生犹豫彷徨的时候给他们信心。而学生们的疑问也会促进老师的教学。古人所谓“教学相长”就是如此。《通俗中医诊断六十四讲》源于讲习讨论。所谓讲习,是先秦以来的传统治学方法。通过讲习,师生可以锻炼思维、交流思想,使学问不再是教科书式的条条框框,而是融入了自我生命的真性情。在《通俗中医诊断六十四讲》这本书中,我们可以看到师生热烈讨论、激荡思想、砥砺创新,读来使人身临其境,感觉到一股光亮既映照师生,也映照读者。中医学习者要想形成中医思维,需要在讲习中反复锻炼。《老子》有云:“上士闻道,勤而行之;中士闻道,若存若亡;下士闻道,大笑之。不笑不足以为道。”作为纯粹中医思维下的诊断学入门课,《通俗中医诊断六十四讲》能将真心想学中医但却未得“道”者领入中医学的门庭。有了这个基础,再去接受古人经典和阅读时人著作,便能势如破竹。 科普是中医学者的使命 中医诊断学是中医学的核心课程,也是李灿东教授的专业。他是中华中医药学会中医诊断分会的主任委员,是《中医诊断学》国家级教学团队、国家级精品共享课的负责人,是《中医诊断学》国家级教材主编,还著有《中医误诊学》《中医诊断学讲堂实录》等专著。以此观之,李灿东教授可谓是中医诊断学领域名副其实的权威专家。难能可贵的是,李灿东并没有“躲进书斋成一统”,而是怀着强烈的社会使命感,投入到中医科普的事业中。他的著作《自然会健康》多次重印,视频公开课网络点击量达数十万次。李灿东在本书前言中说:“……要自学中医诊断,对大部分人来说是比较困难的。即使对于中医院校的学生来说,由于古今文化的差异以及思维的偏差,往往对中医临床诊断的把握也不够准确。因此,如何教会大家了解中医诊断的基本原理、基本理论和基本方法,是中医诊断学教育者的重要使命之一。”这字里行间流露出的社会责任感,何尝不是“先发大慈恻隐之心,誓愿普救含灵之苦”之大医精神的体现? 本书名为《通俗中医诊断学六十四讲》,“通俗”当然是最大的特色。李灿东指出:“中医的一些内容比较晦涩难懂,所以如何把它变成一种通俗的语言,显得非常重要。”本书尝试把中医诊断的理论运用到日常生活和临床实践中去,力求将中医诊断的原理以及中医诊断学大概的全貌展现给读者。例如,中医有一个特别的理论,认为舌苔是胃气所生。胃气就是脾胃的功能。李灿东在讲解时,把舌苔比作草地上的小草、脾气比作阳光、胃气比作水,使读者得以轻松掌握;又如,在讲到“有神”“得神”时,李老师讲了个亲身经历的故事,说明有些人看上去好像病很急的样子,但是只要是得神,相对来说病还是比较轻的。诸如此类的例子,在书中比比皆是。需要说明的是,通俗并不意味着学术含量低。相反,因为“深入”是“浅出”的基础,所以越是通俗,越显大家本色。 六十四是个好数字,《易经》有六十四卦,本书有六十四讲。“医源于易”,《周易》不仅是中医、而且是传统思想文化中自然哲学与人文实践的理论根源,被誉为“大道之源”。中医药学是深邃的哲学智慧和中华民族几千年养生和实践的结合,我们要进一步探索,为世界生命科学和医疗卫生的突破做出重大贡献。《通俗中医诊断六十四讲》所做的,就是撩开中医神秘面纱的工作。本书摆脱了繁琐哲学,有问有答,可读性极强,令读者在轻松愉快中掌握中医诊病知识和养生小诀窍。读者不仅能够从中领悟到中医诊断的智慧,而且可以活学活用,把握自身健康状态。全书逾34万字,一字一句都实实在在地证明了李灿东教授的名言“中医并不复杂”,可谓“大道至简”。无论是专业人士,还是普通大众,《通俗中医诊断六十四讲》,都开卷有益,值得拥有。(庄恒恺 福建工程学院)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