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来到网上中药材市场—药博商城!会员登录 会员注册 | 会员中心药博商城首页 | 密码安全 | 我要留言 | 购物车(0)件商品 | 客服中心

药材乱象屡禁不止 治理中药材市场须下“猛药”

来源:中药材天地网  责任编辑:药博商城  日期:2015/04/03 08:49:40   浏览次数:498
分享到:
【导读】 国家食品药品监督管理总局前不久组织开展了专项行动,对河北、安徽、河南、湖南等地的中药材市场进行了暗访检查。

       国家食品药品监督管理总局前不久组织开展了专项行动,对河北、安徽、河南、湖南等地的中药材市场进行了暗访检查。在马路边、停车场等开放场所随意摊开晾晒中药材的现象十分普遍,垃圾充斥其中,甚至在摊晒的药材中能看到动物的粪便。

  药材乱象屡禁不止

  近年来,相关部门对中药材的监管力度不可谓不大,严格的监管、严厉的整治并未改变中药材市场普遍掺杂使假的局面,染色增重、以次充好等违法现象仍充斥着中药材市场。究其原因,有以下几点:

  利益驱动是中药材造假的直接诱因。中药材生产经营市场主体小而多,无序恶性竞争,最终形成了中药材市场的乱象。就中药饮片加工来看,其只不过是中药材加工的第一个环节,通过炮制改变中药材的性状,为中药制剂企业提供原料,或者为临床医生提供单方。初加工的特性决定了行业“两头受制”的局面,即受制于原料来源与下一环节的市场需求。

  地方保护主义的干扰难辞其咎。在地方保护主义的笼罩下,加强监管还可能扭曲为“监护”。相关数据显示,很多中药材市场为地方政府的支柱产业,超过当地GDP的10%。因此,对一些中药材违法违规行为的查处,当地监管部门要么视而不见,要么睁一只眼闭一只眼,这无疑助长违法者的嚣张气焰。

  中药材监管法规制度不够完善。就《药品管理法》而言,涉及中药材生产经营行为的条款非常少。而药品生产、经营质量管理规范中,也仅从中药材采购、保管、验收等方面做了简单的义务性规定。虽然我国在2002年就制定了GAP标准,但由于种种原因,该规范并不是强制执行,而是由企业自愿认证。

  规范市场从哪儿入手

  中药材市场治理已迫在眉睫,而治沉疴须下“猛药方”。

  首先,制定统一的中药炮制标准。规范中药饮片的药源、药用部位及加工炮制方法,并从有效成分、浸出物、杂质检查等关键环节对中药饮片生产加以控制,促使饮片生产企业按要求规范生产行为。

  其次,从种植源头把控中药材质量。应加大对种植户的教育,通过成立合作社的方式将散户集中起来,并加快建立追溯体系,从源头把控中药材的质量安全。对此,可借鉴国际上植物药的监管经验。例如韩国在高丽人参的生产管理中,政府制定了从人参的选种、种植、栽培到初加工的严格管理规范,人参的化学物质含量、农药含量等也有检测标准,这就保证了高丽人参的高质量和低农药含量。

  第三,完善并落实药品安全地方政府负总责制度。对于那些因地方政府不作为或乱作为导致的中药材市场违法乱象,应追究相关领导的行政责任或刑事责任。此外,应进一步完善药品管理法律法规,细化和增加中药材监管的有关条款也显得十分紧迫。

点击附件下载:
关于我们法律声明资质证照中药材禁售目录商务合作中药材药食同源目录

微信扫描二维码
互联网药品信息服务资格证书:(皖)-经营性-2019-0035   增值电信业务经营许可证: 皖B2-20160089
公安机关备案号:皖公网安备 34160202000556   皖B2-20160089-1号
版权所有 本公司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