别名阳春砂仁。果实、叶油和花均入药。主要分布或栽培于中国广东、广西、云南和福建省(自治区),主产广东省阳春、信宜、高州等县;其变种绿壳砂A.villosum Lour.var.xanthioides (Wall.ex Baker)T.Wu et Senjen chen及同属的海南砂仁A.longiligulare T.L.Wu也作药用。绿壳砂主产于云南西双版纳、临沧、思茅、红河、文山,广东广宁及广西也有少量分布。海南砂主产于海南省澄迈、广西博白等地。 株高1.5-2.5m。具直立茎和匍匐茎。叶互生,排二列,叶片披针形。穗状花序从匍匐茎节上抽出,花白色。雄蕊3枚,其中2枚退化。雌蕊1枚,位于雄蕊药室隔沟中,花柱细长,柱头呈杯状,位于雄蕊上。子房下位,胚珠多数。蒴果椭圆形或球形,熟时红褐色,具柔刺。种子为不规则多面体,熟时黑褐色,有光泽。花期4-6月、果期6-8月。 喜高温、湿润气候,遇短期1-3℃低温或霜冻,地上部易受冻害死亡。花期适温为24-28℃,空气相对湿度为76-96%,17℃以下花苞停止开放或开放不散粉。属热带亚热带半阴性植物。苗期要求70-80%的瘦弱,花量少,产量低;偏小或无荫蔽,植株矮小,叶片枯黄,寿命短。宜选择有常绿阔叶林,空气湿度大,土壤富含殖质且疏松湿润的山谷、山坡地栽培。 生产中多采用分株繁殖,也可用种子育苗。保持适当密度,每平方米35-45株,种植2-3年后开花结果。授粉时间每天8-16时,授粉后在花序上施5-15ppm的2,4-D。主要病虫害有茎枯病、叶斑病、根腐病、茎腐病、果腐病、幼笋钻心虫等。8-9月采收果实,一般用火焙法加工的产品味浓,质量佳;用日晒法,产品味淡。 阳春壳砂的中药名叫砂仁,又叫:阳春砂、春砂仁、蜜砂仁。常用的砂仁有三种:产于广东省的叫春砂,产于海南的叫壳砂,另一种叫缩砂密。 功能化湿开胃、温脾止泻、理气安胎。用于治疗湿浊中阻,脘痞不饥,脾胃虚寒,呕吐泄泻,妊娠恶阻,胎动不安。 常用选方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