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出处】
出自《神农本草经》。
1.陶弘景:连翘处处有,今用茎连花实也。
2.《唐本草》:连翘有两种,大翘、小翘。大翘叶狭长,如水苏,花黄可爱,生下湿地,着子似椿实之未开者,作房翘出众草。其小翘生岗原之上,叶花实皆似大翘而小细,山南人并用之。今京下惟用大翘子,不用茎花也。
3.《本草图经》:连翘,今近京及河中、江宁府,泽、润、淄衮、鼎、岳、利州,南康军皆有之。有大翘、小翘二种。(大翘)生下
【来源】
药材基源:为木犀科植物连翘的果实。
采收和储藏:连翘定植3-4年后开花结实。药用分青翘、老翘两种。青翘在9月上旬,果皮呈青色尚未成熟时采下,置沸水中稍煮片刻或放蒸笼内蒸约0.5h,取出晒干。老翘在10月上旬果实熟透变黄,果壳裂开时采收,晒干,筛去种子及杂质。
【炮制】拣净杂质,搓开,除去枝梗。
【性味】苦;性微寒
【归经】肺;心;胆经
【功能主治】清热解毒;消肿散结 风热感冒。主风热感冒;温病;热淋尿闭;痈疽;肿毒;瘰疬;瘿瘤;喉痹
【用法用量】内服:煎汤,6-15g;或入丸、散。
【注意】
1.脾胃虚弱,气虚发热,痈疽已溃、脓稀色淡者忌服。
2.《本草经疏》:痈疽已溃勿服,大热由于虚者勿服,脾胃薄弱易于作泄者勿服。
【各家论述】
1.《神农本草经》:主寒热,鼠痿,瘰疬,痈肿恶疮,瘿瘤,结热。
2.《名医别录》:去白虫。
3.《药性论》:主通利五淋,小便不通,除心家客热。
4.《日华子本草》:通小肠,排脓。治疮疖,止痛,通月经。
5.李杲:散诸经血结气聚;消肿。
6.王好古:治耳聋浑浑。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