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别名】葛条花。
【来源】
药材基源:为豆科植物野葛Pueraria lobata (Willd.)Ohwi、苦葛藤Pueraria thomsonii Benth.的花。
采收和储藏:立秋后当花未全放时采收,去枝叶,晒干。
【生境分布】
生态环境:1.生于山坡、路边草丛中及较阴湿的地方。
2.栽培或野生于山野灌丛和疏林中。
资源分布:1.除新疆、西藏外,全国各地均有分布。
2.分布于广东、广西、四川、云南等地。
【炮制】拣去柄及杂质,筛去土。
【性味】味甘;性凉
【归经】胃经
【功能主治】解酒醒脾;止血。主伤酒烦热口渴;头痛头晕;脘腹胀满;呕逆吐酸;不思饮食;吐血;肠风下血
【用法用量】内服:煎汤,3-9g;或入丸、散。
【附方】
①治饮酒太过,呕吐痰逆,心神烦乱,胸膈痞塞,手足战摇,饮食减少,小便不利: 莲花青皮(去穰)三分,木香五分,橘皮(去白)、人参(去芦)、猪苓(去黑皮)、白茯苓各一钱五分,神曲(炒黄)、泽泻、干生姜、白术各二钱,白豆蔻仁、葛花、砂仁各五钱。为极细末,秤和匀,每服三钱匕,白汤调下,但得微汗,酒病去矣。(《脾胃论》葛花解酲汤)
②治饮酒积热,毒伤脾胃,呕血吐血,发热烦渴,小便赤少: 葛花一两,黄连一钱,滑石一两(水飞),粉草五钱。为细末,水合为丸,每服一钱,滚水下。(《滇南本草》葛花清热丸)
【各家论述】
1.《本经逢原》:葛花,能解酒毒,葛花解酲汤用之,必兼人参。但无酒毒者不可服,服之损人天元,以大开肌肉,而发泄伤津也。
2.《别录》:消酒。
3.《滇南本草》:治头晕,憎寒,壮热,解酒醒脾,酒痢,饮食不思,胸膈饱胀,发呃,呕吐酸痰,酒毒伤胃,吐血,呕血,消热。
4.《纲目》:治肠风下血。
5.《医林纂要》:清肺。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