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别名】白木耳、白耳、桑鹅、五鼎芝、白耳子
【来源】
药材基源:为银耳科银耳的子实体。
采收和储藏:当耳片开齐停止生长时,应及时采收,清水漂洗3次后,及时晒干或烘干。
【原形态】1.子实体纯白色,胶质,半透明,宽5-10cm,由多数宽而薄的瓣片组成,新鲜时软,干后收缩。担子近球形,纵分隔,(10-13)μm×(9-10)μm。孢子无色,光滑,近球形,(6-8.5)μm×(4-7)μm。
【生境分布】
生态环境:生于栎及其他阔叶树腐本上。
资源分布:分布于西南及陕西、江苏、安徽、浙江、江西、福建、台湾、湖北、湖南、广东、海南、广西等地。
【性状】
1.性状鉴别 子实体由数片至10余片薄而多皱褶的瓣片组成,呈菊花形、牡丹花形或绣球形,直径3-15cm,白色或类黄色,表面光滑,有光泽,基蒂黄褐色。角质,硬而脆。浸泡水中膨胀,有胶质。气微,味淡。
2.商品规格 一级:干燥,色白,肉肥厚,数朵成圆形,有光泽,无杂质,无耳脚。二级:干燥,色白或略带米黄,略带耳脚,余同一级。三级:干燥,色白或米黄,肉略薄,整朵成形,余同二级。四级:干燥,色次白或米黄,略带斑点,朵形大小不一,带有耳脚,无僵块,余同三级。等外:干燥,无杂质,无泥沙,无烂耳,无异味。
【炮制】取原药材,拣净杂质,即得。 饮片性状:参见药材鉴别项。 贮干燥容器内,密闭,置阴凉干燥处,防霉,防蛀。
【性味】甘;淡;平;无毒
【归经】肺;胃;肾经
【功能主治】滋补生津;润肺养胃。主虚劳咳嗽;痰中带血;津少口渴;病后体虚;气短乏力
【用法用量】内服:煎汤,3-10g;或炖冰糖、肉类服。
【注意】
风寒咳嗽者及湿热酿痰致咳者禁用。
【附方】本品寄生朽木上,色白,其形卷曲若耳,故名白木耳、银耳。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