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来源】
药材基源:为禾本科植物小麦干瘪轻浮的颖果。
采收和储藏:夏至前后,成熟果实采收后,取瘪瘦轻浮与未脱净皮的麦粒,筛去灰屑,用水漂洗,晒干。
【炮制】拣去杂质,筛净灰屑,漂洗后晒干。《纲目》:焙用。
【性味】味甘;性凉
【归经】心经
【功能主治】除虚热;止汗。主止阴虚发热;盗汗;自汗
【用法用量】内服:煎汤,15-30g;或研末。止汁,宜微炒用。
【注意】《四川中药志》1960年版:无汗而烦躁或虚脱汗出者忌用。
【附方】
①治盗汗及虚汗不止: 浮小麦,文武火炒令焦,为末。每服二钱,米钦汤调下,频服为佳。一法取陈小麦用干枣煎服。(《卫生宝鉴》)
②治男子血淋不止: 浮小麦加童便炒为末,砂糖煎水调服。(《奇方类编》)
【各家论述】
1.《本草汇言》:卓登山云,浮小麦系小麦之皮,枯浮无肉,体轻性燥,善除一切风湿在脾胃中。如湿胜多汗,以一、二合炒燥煎汤饮。倘属阴阳两虚,以致自汗盗汗,非其宜也。
2.《本经逢原》:浮麦消克敛盗汗,取其散皮膝之热也。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