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别名】车前实、虾蟆衣子、猪耳朵穗子、凤眼前仁
【来源】
药材基源:为车前科植物车前大车前及平车前的种子。
采收和储藏:在6-10月陆续剪下黄色成熟果穗,晒干,搓出种子,去掉杂质。
【性味】味甘;淡;性微寒
【归经】归肺;肝;肾;膀胱经
【功能主治】清热利尿;渗湿止泻;明目;祛痰。主小便不利;淋浊带下;水肿胀满;暑湿泻痢;目赤障翳;痰热咳喘
【用法用量】内服:煎汤,5-15g,包煎;或入丸、散。外用:适量,水煎洗或研末调敷。
【注意】
凡内伤劳倦,阳气下陷,肾虚精滑及内无湿热者,慎服。
1、《本草经疏》:内伤劳倦、阳气下陷之病,皆不当用,肾气虚脱者,忌与淡渗药同用。
2、《本草汇言》:'肾虚寒者尤宜忌之。
【各家论述】
1.《本经》:主气癃、止痛,利水道小便,除湿痹。
2.《本草经集注》:主虚劳。
3.《别录》;男子伤中,女子淋沥,不欲食。养肺强阴益精。明目疗赤痛。
4.《药性沦》:能去风毒,肝中风热,毒风冲眼目,赤痛障翳,脑痛泪出,去心胸烦热。
5.《日华子本草》:通小便淋涩,壮阳。治脱精,心烦。下气。
6.《医学启源》:主小便不通;导小肠中热。
7.《滇南本草》:消上焦火热,止水泻。
8.《纲目》:止暑湿泻痢。
9.《雷公炮制药性解》:主淋沥癃闭,阴茎肿痛,湿疮,泄泻,赤白带浊,血闭难产。
10.《科学的民间药草》:镇咳,祛痰,利尿。
11.《山东中药》:敷湿疮、泡疮、小儿头疮。
12.李杲:车前子,能利小便而不走气,与茯苓同功。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