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药名】蔓荆子
【产地】云南
【来源】为马鞭草科植物单叶蔓荆或蔓荆的果实。秋季果实成熟时采收。晒干,去净杂质,贮干燥处,防止潮湿霉烂。
【原形态】
①单叶蔓荆
落叶灌木或小乔木,高约3米,有香气。幼枝4方形,密生细柔毛,者枝渐变圆,毛渐脱落。单叶,叶柄长5~18毫米;叶片卵形或倒卵形,长2.5~5厘米,宽1.5~3厘米,先端短尖,基部楔形至圆形,全缘,上面绿色,疏生短柔毛和腺点,下面白色,密生短柔毛和腺点,侧脉约8对。圆锥花序顶生,长2~12厘米;花萼钟形,先端具5短刺,外面密生白色短柔毛,萼筒长约4毫米;花冠淡紫色,5裂,中间1裂片最大,下半有毛:雄蕊4,伸出花冠管外,花药个字形分叉;子房球形,密生腺点,花柱无毛,柱头2裂。浆果球形,直径5~7毫米,大部为增大的宿存花萼所包围。花期7月。果期9月。

【生境分布】主产山东、浙江、江西、福建。此外,河南、江苏、安徽、湖南、湖北、广东、广西、云南等地亦产。
【性状】干燥果实圆球形,直径4~6毫米。表面灰黑色或黑褐色,被灰白色粉霜,有4条纵沟;用放大镜观察,密布淡黄
色小点。底部有薄膜状宿萼及小果柄,宿萼包被果实的1/3~2/3,边缘5齿裂,常深裂成两瓣,灰白色,密生细柔毛。体
轻,质坚韧,不易破碎,横断面果皮灰黄色,有棕褐色油点,内分四室,每室有种子1枚,种仁白色,有油性。气特异而
芳香,味淡微辛。以粒大、饱满、气芳香、无杂质者为佳。
【性味】
苦辛,凉。
①《本经》:味苦,微寒。
②《珍珠囊》:苦,辛。
【归经】
入肝、胃、膀胱经。
①《汤液本草》:太阳经药。
②《雷公炮制药性解》:入肝经。
③《本草经疏》:入足太阳、厥阴,兼入足阳明经。
【功能主治】
疏散风热,清利头目。治风热感冒,正、偏头痛,齿痛,赤眼,目睛内痛,昏暗多泪,湿痹拘挛。
①《本经》:主筋骨间寒热,湿痹拘挛,明目,坚齿,利九窍,去白虫。
②《本草经集注》:主发秃落。
③《别录》:去长虫,主风头痛,脑鸣,目泪出;益气,令人光泽脂致。
④《药性论》:治贼风,能长髭发。
⑤《日华子本草》:利关节,治赤眼,痫疾。
⑥《珍珠囊》:凉诸经血,止头痛,主目睛内痛。
⑦王好古:搜肝风。
⑧《医林纂要》:散热,祛风,兼能燥湿。
中草药联营协会
联系人:肖玉军
电话:15056880426
QQ:835585093
地址:亳州市彭马庄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