吴茱萸(学名Tetradium ruticarpum,原名Euodia ruticarpa),别名吴萸、茶辣、漆辣子、臭辣子树、左力纯幽子、米辣子等。通常分大花吴茱萸、中花吴茱萸和小花吴茱萸等几个品种。吴茱萸及其变种的接近成熟的果实为常用中药。其性热味苦寒,有散热止痛、降逆止呕之功,用于治疗肝胃虚寒、阴浊上逆所致的头痛或胃脘疼痛等症。 【产地】安徽 【化学成分】 含吴茱萸碱(evodiamine)、吴茱萸次碱(rutaecarpine)、羟基吴茱萸碱(hydroxy- evodiamine)、 柠檬内酯(limonin)、辛弗林(synephrine)、吴茱萸烯(evodente)等。 【别名】吴萸、茶辣、辣子、臭辣子、吴椒、臭泡子 【来源】本品为芸香科植物吴茱萸Evodia rutaecarpa(Juss.)Benth.、石虎Evodia rutaecarpa(Juss.)Benth. var. officinalis (Dode) Huang 或疏毛吴茱萸Evodia rutaecarpa (Juss.) Benth. var. bodinieri (Dode)Huang的干燥近成熟果实。8~11月果实尚未开裂时,剪下果枝,晒干或低温干燥,除去枝、叶、果梗等杂质。 【制法】吴茱萸:除去杂质。 制吴茱萸:取甘草捣碎,加适量水,煎汤,去渣,加入净吴茱萸,闷润吸尽后,炒至微干,取出,晒干。每100kg吴茱萸,用甘草6kg 。 【性状】本品呈球形或略呈五角状扁球形,直径 2~5mm。表面暗黄绿色至褐色,粗糙,有多数点状突起或凹下的室,每室有淡黄色种子1粒。气芳香浓郁,味辛辣而苦。 【性味归经】辛、苦,热;有小毒。归肝、脾、胃、肾经。 【功能主治】散寒止痛,降逆止呕,助阳止泻。用于厥阴头痛,寒疝腹痛,寒湿脚气,痛经,经行腹痛,脘腹胀痛,呕吐吞酸,五更泄泻,外治口疮;高血压。 【性状鉴别】 果实类球形或略呈五角状扁球形,直径2-5mm。表面暗绿黄色至褐色,粗糙,有多数点状突起或凹下油点。顶端有五角星状的裂隙,基部有花萼及果柄,被有黄色茸毛。质硬而脆。气芳香浓郁,味辛辣而苦。以饱满、色绿、香气浓郁者为佳。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