火麻仁
火麻仁药名:火麻仁
汉语拼音:huo ma ren
英文名:FRUCTUS CANNABIS
拉丁植物动物矿物名:Cannabis sativa L.
功效分类:泻下药;活血药。
科属分类:桑科。
别名:萉、麻子、麻于仁、麻仁、大麻子、大麻仁、冬麻子、火麻子、线麻子、黄麻仁。
性味:甘;性平。
归经:脾经;胃经;大肠经。
功能:润燥滑肠;利水通淋;活血。
主治:肠燥便秘;风痹;消渴;风水;热淋;痢疾;月经不调;疮癣;丹毒
用法用量:内服:煎汤,10-15;或入丸,散。外用:适量,捣敷;或煎水洗。
生态环境:我国各地均有栽培,也有半野生。
资源分布:分布于东北、华北、华东、中南等地。
药材基源:为桑科植物大麻的种仁。
采收储藏:10~11月果实大部分成熟时,割取果株,晒干,脱粒,扬净。
炮制方法:
1、火麻仁。《千金要方》:“净拣择,以水淘洗,暴干。”《本草衍义》:“取麻子,帛包之,沸汤中浸,汤冷出之,垂井中一夜,勿令着水次日日中暴干,就新瓦上挪去壳,簸扬取仁,粒粒皆完。”现行,取原药材,除净杂质及灰屑。
2、炒火麻仁。《本草拾遗》:“炒令香。”现行,取原药材,置锅内,用文火炒至微黄色,有香气,取出,放凉。 贮干燥容器内,炒火麻仁密闭,置阴凉处燥处。
火麻仁 - 用药禁忌
1、《本草经集注》:畏牡蛎、白薇,恶茯苓。
2、《食性本草》:多食损血脉,滑精气,妇人多食发带疾。
3、《本草从新》:肠滑者尤忌。
4、不良反应及治疗:火麻仁含有较多的脂肪油,误食一定数量后可引起中毒反应,大多在1-2小时内发作,临床表现为恶心、呕吐,腹泻,四肢麻木,烦躁不安,均在1-2天内症状先后消失而愈。曾报导误食火麻仁油中毒332例及122例,经对症治疗后无一例死亡。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