楮实
楮实药名:楮实
汉语拼音:chu shi
英文名:papermulberryfurit
拉丁植物动物矿物名:Broussonetia papyrifera(L.)Vent[Marus papyrifera L.]。
功效分类:补益药、补肾药;渗湿利尿药。
科属分类:桑科。
别名:楮实子、角树子、野杨梅子、构泡。
性味:甘;性寒
归经:肝经;肾经;脾经。
功能:滋肾;清肝明目;健脾利水
主治:肾;虚腰膝酸软;阳痿;止昏;目翳;水肿;尿水。
用法用量:内服:煎汤,6-10g;或入丸、散。外用:适量,捣敷。
生态环境:生于山坡林缘或村寨道旁。
资源分布:分布于华东、华南、西南及河北、山西、陕西、甘肃、湖北、湖南等地。
药材基源:为桑科植物构树的果实。
采收储藏:8~10月间当果实成熟呈红色时打下,晒干,除去杂质。
炮制方法:《雷公炮炙论》:凡使(楮实),采得后用水浸三日,将物搅旋,投水浮者去,然后晒干,却用酒浸一伏时了,便蒸,从巳至亥,出,焙令干用[2]。
楮实 - 用药禁忌
《本草经疏》:脾胃虚寒者不宜。
楮实 - 生药材鉴定
性状鉴别
果实呈扁圆形或卵圆形,长1.5-3mm,直径约1.5mm厚至lmm。表面红棕色,有网状皱纹或疣状突起。一侧有棱.一侧略平或有凹槽,有的具于房柄。果皮坚脆,易压碎,膜质种皮紧贴于果皮内面,胚乳类白色,富油性。气微,味淡。以色红、饱满者为佳。
显微鉴别
粉末特征:红棕色。
① 果皮栅状细胞多数个相连,壁粘液化,常与含晶厚壁细胞相连。断在观呈圆柱形,长(径向)40-132μm,宽(切向)12-26μm,细胞壁有纵向细条纹增厚增厚部分的边缘呈细齿状。底面观呈多角形,条纹状增厚壁的基部呈圆点状。
② 内果皮厚壁细胞黄棕色或淡黄色。断面观细胞极扁薄,上、下多层重叠,界线不清楚;表面观细胞扁平,多角形,直径24-74pm,有不规则波状分枝,壁极厚,木化,具点状纹孔,胞腔不明显。
③ 种皮表皮细胞近无色,表面观呈多角形,直径11-18μm,垂周壁厚约2μm,呈念珠状,或孔沟细密,非木化,胞腔内含黄棕色物质。
④ 含晶厚壁细胞棕黄色,成片或数个相连。断面观呈类长方形,直径10-25pm,壁厚,木化,胞腔内含矩圆形草酸钙簇晶;表面观呈多角形,壁厚。
⑤ 小形厚壁细胞类圆形或多角形,直径8-21μm,壁厚4-8μm,孔沟稀少。
⑥ 草酸钙簇晶呈椭圆形、矩圆形或类圆形,直径7-26μm,长至35μm,先端平钝,棱角小,存在于厚壁细胞中或散在。
楮实 - 药用植物栽培
生物学特性
喜温暖湿润气候,适应性较强,耐干旱,耐湿热。对土壤的选择不严,以向阳、土层深厚、疏松肥沃的土壤栽培大宜。
栽培技术
用分根繁殖,亦可用分蘖、压条繁殖。分根繁殖:一般在冬季落叶后,选结果母枝,在其四周.挖掘根部,剪取15-20cm长的根段栽种。培育1~2年后移栽。苗高60-100cm时,选早春萌芽或冬季落叶后,按行株距5m×5m。开穴,穴底要平,施腐熟厩肥,再覆土一层,每穴栽l株,填土压实,浇水。因雌雄异株,以栽培雌株为主,适当栽植雄株、以便授粉幼苗期4月、7月进行松土除草,施追肥。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