白芥子
白芥子药名:白芥子
汉语拼音:bai jie zi
英文名:White Mustard Seed
拉丁植物动物矿物名:Sinapis alba L.
功效分类:止咳药;祛痰药;开窍药。
科属分类:十字花科。
别名:辣菜子、白罂粟。
性味:辛;温。
归经:肺经;肝经;脾经;胃经;心包经。
功能:化痰逐饮;散结消肿。
主治:咳喘痰多;胸满胁痛;肢体麻木;关节肿痛;湿痰流注;阴疽肿毒。
用法用量:内服:煎汤,3-10g;或入丸、散。外用:适量,研末调敷;治喘咳宜敷贴背部肺俞、心俞、膈痰饮。
生态环境:全国各地多有栽培。
资源分布:原产于欧洲。我国辽宁、山西、新疆、山东、安徽、四川、云南多有栽培。
药材基源:为十字花科植物白芥Sinapis alba L.的种子。
采收储藏:春播于 7-8月采收,秋播于5月中、下旬采收,待果实大部分出现黄色时割下全株,后熟数日,选晴天晒干,脱出子粒,簸除杂质即可入药,每1hm2产7500kg左右。
炮制方法:炒白芥子:原药簸尽杂质,炒至深黄色,微有香气即得。
白芥子 - 用药禁忌
肺虚咳嗽、阴虚火旺者忌服。且多食昏目、泄气、伤精。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