牛蒡子
牛蒡子药名:牛蒡子
汉语拼音:niu bang zi
英文名:Great Burdock Achene, Achene of Great Burdock
拉丁植物动物矿物名:Arctiumlappa L.
科属分类:菊科
功效分类:解表药。
别名:恶实、鼠粘子、黍粘子、大力子、毛然然子、黑风子、毛锥子、粘苍子、大牛了、牛子、土大酮子、万把钩、鼠尖子
性味:味辛;苦;性寒。
归经:肺经;胃经。
功能:疏散风热;宣肺透疹;利咽散结;解毒消肿。
主治:风热咳嗽;咽喉肿痛;斑疹不透;风疹瘙痒;疮疡肿毒。
用法用量:内服:煎汤,5-10g;或入散剂。外用:适量,煎汤含漱。
生态环境:常栽培。野生者,多生于山野路旁、沟边、荒地、山坡向阳草地、林边和村镇附近。
资源分布:分布于东北、西北、中南、西南及河北、山西、山东、江苏、安徽、浙江、江西、广西等地。
药材基源:为菊科植物牛蒡的成熟果实。
采收储藏:7-8月果实呈灰褐色时,分批采摘,堆积2-3d,曝晒,脱粒,氯将,再晒至全干。
炮制方法:
1、净制:拣去杂质,筛去泥屑。
2、炒制:取净牛蒡子,置锅内,用文火炒至微鼓起,外面呈微黄色并略有香气,取出,放凉。
3、酒制:《雷公炮炙论》:凡使恶实,采之净拣,勿令有杂质,然后用酒拌蒸,待上有薄白霜重出,用布拭上,然后焙干,别捣如粉用。
牛蒡子 - 用药禁忌
1、本品能滑肠,气虚便溏者忌用。
2、《本草经疏》:痘疮家惟宜于血热便秘之证,若气虚色白大便自利或泄泻者,慎勿服之。
3、痧疹不忌泄泻,故用之无妨。痈疽已溃,非便秘不宜服。
4、有报导服用牛蒡子致过敏反应1例。
5、毒副作用 :牛蒡苷能引起蛙、小鼠、兔强直性惊厥。呼吸微弱,随意运动消失,最后转入麻痹状态,此时心脏尚未停止搏动。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