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出处】
出自《本草图经》;1.《本草图经》:今蜀中有一种蝉,其蜕壳头上有一角,如花冠状,谓之蝉花。西人有GUI至都下者,医工云,入药最奇。
2.《证类本草》:蝉花,所在皆有,七月采。生苦竹林者良,花出土上。
【别名】虫花、冠蝉、蝘花
【来源】
药材基源:为麦角菌科真菌蝉棒束孢菌的孢梗束、大蝉草的子座及共所寄生的虫体。
采收和储藏:6-8月间,自土中挖出,去掉泥土,晒干。
【炮制】《雷公炮炙论》:凡使(蝉花),要白花全者。收得后于屋下悬干,去甲、土后,用浆水煮一日,至夜焙干,研细用之。
【性味】甘;寒;无毒
【归经】肺、肝经
【功能主治】疏散风热;透疹;熄风止痉;明目退翳。主外感风热;发热;头昏;咽痛;单板机疹初期;疹出不畅;小儿惊风;目赤肿痛;翳膜遮睛;夜啼
【用法用量】内服:煎汤,3-9g。
【各家论述】
1.《证类本草》:主小儿天吊,惊痫,夜啼,心悸。
2.《纲目》:功同蝉蜕。又止疟。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