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别名】槐实、槐子、槐荚、槐豆、槐连灯、九连灯、天豆、槐连豆。
【来源】
药材基源:为豆科植物槐Sphora japonica L.的果实。
采收和储藏:多于11-12月果实成熟时采收。将打落或摘下的果实平铺席上,晒至干透成黄绿色时,除去果柄及杂质,或以沸水稍烫后再晒至足干。鲜果实在果期随采随用。
【性味】味苦;性寒
【功能主治】凉血止血;清肝明目。主痔疮出血;肠风下血;血痢;崩漏;血淋;血热吐衄;肝热目赤;头晕目眩
【用法用量】内服:煎汤,5-15g;或入丸、散;嫩角捣汁。外用:适量,水煎洗;研未掺或油调敷。
【注意】
脾胃虚寒及孕妇忌服。
1.本草经集注:景天为之使。
2.本草经疏:病人虚寒,脾胃作泄及阴虚血热而非实热者,外证似同,内因实异,即不宜服。
3.本经逢原:胃虚食少及孕妇勿服。
【各家论述】
1.《本草经疏》:槐实,其主五内邪气热者,乃热邪实也;唾涎多者,脾胃有热也:伤绝之病,其血必热;五痔由于大肠火热,火疮,乃血为火伤;妇人乳症,肝家气结血热所成;子藏急痛,由于血热燥火。槐为苦寒纯阴之药,为凉血要品,故能除一切热,散一切结,清一切火,如上诸病,莫不由斯三者而成,故悉主之。
2.《本经逢原》:槐者,益肾清火,与黄柏同类异洽。盖黄柏专滋肾经血燥,此则专滋肾家津枯。观《本经》主治,皆脾胃有热,阴滓不足之病。止涎唾,肾司闭藏之职也。下焦痔瘦肠风,风热便血,年久不止者,用此一味熬膏,炼蜜收服。妇人乳鹿,子藏急痛,皆肝家血热之患,甩以清热滋燥,诸证自安。上皆指槐角而言,其角中核子,专主明目。久服须发不白,益肾之功可知。
3.《本草求真》:槐角,书所云能疏肝经风热者,非是具有表性,得此则疏,实因热除而风自息之意。凡书所着治功,多有如此立说,不可不细体会而详究耳。
4.《本经》:主五内邪气热,止涎唾,补绝伤,五痔,火疮,妇人乳症,子藏急痛。
5.《别录》:堕胎。
6.《本草拾遗》:杀虫去风,明目除热泪,头脑心胸间热; 风烦闷,风眩欲倒,心头吐涎如醉,漾漾如船车上者。④日华子本草:治丈夫女人阴疮湿痒。
7.李杲:治口齿风,凉大肠,润肝燥。
8.《滇南本草》:止血散疽。治五痔肠风下血,赤白热 泻痢疾。
9.《会约医镜》:清心、肺、脾、肝、大肠之火。治心腹热痛。
10.《本草求原》:槐角润肝养血。治疳,疔,血痢,崩血:其角中核子,补脑,杀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