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别名】畜葍子、拿子、桴棪子、覆子、八月楂、木通子、压惊子、八月瓜、预知子、八月炸、八月果、百日瓜、牵藤瓜、冷饭包、拉拉果、野香交、羊开口、腊瓜。
【来源】
药材基源:为木通科植物木通Akebia quinata(Thunb.)Decne、三叶木通A.trifoliata(Thunb.)Koidz.var.australis(Dies).Rehd.的成熟果实。
采收和储藏:8-9月果实成熟而未开裂时采摘,用绳穿起晾干,切忌堆放,以免发热霉烂,或用沸水泡透后晒干。
【生境分布】
生态环境:生于山坡、山沟、溪旁等处的乔木与灌木林中。
资源分布:1.分布于陕西、山东、江苏、安微、江西、河南、湖北、湖南、广东、四川、贵州等地。
【炮制】洗净,稍浸,闷润至透,切片晒干。或洗净晒干,用时捣碎。
【性味】昧微苦,性平。归肝、胃、膀胱经。
【归经】肝;胃经
【功能主治】疏肝和胃,活血止痛,软坚散结,利小便。主肝胃气滞,脘腹、胁助胀痛,饮食不消,下痢便泄,疝气疼痛,腰痛,经闭痛经,瘿瘤瘰疬,恶性肿瘤。
【用法用量】内服:煎汤,9-15g;大剂量可用 30-60g;或浸酒。
【附方】1.治淋巴结核:八月札、金樱子、海金砂根各四两,天葵子八两。煎汤分三天服。(苏医《中草药手册》)2.治胃肠胀闷:三叶木通根或果一两,水煎服。(《浙江民间常用草药》)
【各家论述】
1.崔禹锡《食经》:食之去淡(痰)水,止赤白下利。
2.孟诜:厚肠胃,令人能食,下三焦,除恶气,和子食之更好。通十二经脉。
3.《本草拾遗》:利大小便,宣通,去烦热,食之令人心宽,止渴,下气。
4.《食性本草》:主胃口热闭,反胃不下食,除三焦客热。
5.《本草汇言》:以蜜水煮食之,治噤口热痢。
6.《南京民间草药》:治腰痛。
7.《四川中药志》:疏肝,纳肾气。治膀胱疝气,吐血。
8.《药材学》:利气,活血,杀虫、解毒,止痛。用于肝胃气痛,胁痛,月经痛等症。
9.《陕西中草药》:疏肝益肾,健脾和胃。治消化不良,腹痛,泻痢,疝气,子宫下坠。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