各种规格齐全,常年大货供应,价格面议 【植物形态】 柏子仁植物以及药材 常绿乔木,高达20m,胸径可达1m。树皮薄,浅灰褐色,纵裂成条片。小枝扁平,直展,排成一平面。叶鳞形,交互对生,长1-3mm,先端微钝,位于小枝上下两面之叶露出部分倒卵状菱形或斜方形,两侧的叶折覆着上下之叶的基部两侧,呈龙骨状。叶背中部均有腺槽。雌雄同株;球花单生于短枝顶端;雄球花黄色,卵圆形,长约2mm。球果当年成熟,卵圆形,长1.5-2cm,熟前肉质,蓝绿色,被白粉;熟后木质,张开,红褐色;种鳞4对,扁平,背部近先端有反曲的尖头,中部种鳞各有种子1-2颗。种子卵圆形或长卵形,长4-6mm,灰褐色或紫褐色,无翅或有棱脊,种脐大而明显。花期3-4月,球果9-11月成熟。 【中药属性】 基本信息 【来源】:本为柏科植物侧柏Platycladus orientalis (L.) Franco的干燥成熟种仁。秋、冬二季采收成熟种子,晒干,除去种皮,收集种仁。全国各地均产,主产山东、河南、河北、江苏、安徽等省。 【其他名称】:柏子仁、柏仁、柏子、柏实、侧柏仁、柏麦、柏子仁霜。 【主要成分】:含大量脂肪油及少量挥发油,并含皂甙。 柏子仁-中药材 【性状】:长卵形或长椭圆形,长0.3-0.7cm,直径0.1-0.3cm。新货黄白色或淡黄色,久置陈货则呈黄棕色,并有油点渗出。种仁外面常包有薄膜质的种皮,顶端略尖,圆三棱形,基部钝圆。质软油润,断面黄白色,胚乳较多,子叶2枚,均含丰富的油质。气微香,味淡而有油腻感。 【性味】:甘,平。归心、肾、大肠经。 【功能主治】:养心安神,润肠通便。用于虚烦不眠,心悸怔忡,肠燥便秘等症。 【用法用量】:煎服6-15克。 【禁忌】:1.该品易走油变化,不宜曝晒。2.便溏及痰多者不宜用。 宜:心神失养,惊悸恍惚,心慌,失眠,遗精,盗汗者宜食;老年人慢性便秘者宜食。 忌:大便溏薄者忌食;痰多者亦忌食。 【制法】:柏子仁:除去杂质及残留的种皮。柏子仁霜:取净柏子仁,照制霜法(附录Ⅱ D)制霜。 柏子仁基本形态(9张) 【贮藏】:放缸甏内,置阴凉干燥处,宜在30℃以下保存,防蛀,防热,防霉,防泛油变色。 【炮制方法】 柏子仁粥 柏子仁:拣净杂质,除去残留的外壳和种皮。柏子霜:取拣净的柏子仁,碾碎,用吸油纸包裹,加热微炕,压榨去油,研细。《雷公炮炙论》:凡使柏子仁,先以酒浸一宿,至明漉出,晒干,却用黄精自然汁于日中煎,手不住搅,若天久阴,即于档中著水,用瓶器盛柏子仁,著火缓缓煮成煎为度。每煎三两柏子仁,用酒五两,浸干为度。 【鉴定方法】 性状鉴定:种仁长卵圆形至长椭圆形,长3-7mm,径1.5-3mm。新鲜品淡黄色或黄白色,久置则颜色变深而呈黄棕色,显油性。外包膜质内种皮,先端略光,圆三棱形,有深褐色的点,基部钝圆,颜色较浅。断面乳白色至黄白色,胚乳较发达,子叶2枚或更多,富油性。气微香,味淡而有油腻感。以粒饱满、黄白色、油性大而不泛油、无皮壳杂质者为佳。 显微鉴定:种仁横切面:内种皮细胞1列,扁长形,外壁稍厚。胚乳较发达,胚乳和子叶薄壁细胞充满脂肪油和糊粉粒。 理化鉴别:(1)取柏子仁粗粉2g,加长10ml,煮沸10min,趁热滤过。取滤液2ml置试管中,用力振摇1min,产生持久性泡沫,放置10min 泡沫仍不消去。(2)取该品粗粉2g,加甲醇10ml,回流提取10min,滤过。取滤液2ml置水浴上蒸干,残渣加冰醋酸1ml溶解,再加醋酐一浓硫酸试剂(19:1)1ml,则显黄色-紫色-污绿色。 药物应用鉴别:柏子仁与酸枣仁皆能养心安神,滋阴止汗。然柏子仁重在补心,酸枣仁专于补肝,病机有异;柏子仁润燥力强,可润肠通便,酸枣仁敛阴力胜,能生津止渴,兼治不同 【用药禁忌】 便溏及痰多者忌服。 《本草经集注》:牡蛎、桂、瓜子为使。恶菊花、羊蹄、诸石及面。 《本草经疏》:柏子仁体性多油,肠滑作泻者勿服,膈间多痰者勿服,阳道数举、肾家有热、暑湿作泻,法咸忌之。《得配本草》:痰多,肺气上浮,大便滑泄,胃虚欲吐,四者禁用。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