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异名】佛手参、掌参(《宁夏中草药手册》),手儿参(《陕西中草药》),旺拉(藏名)。 【来源】为兰科植物手参和粗脉手参的块茎。 【植物形态】①手参,又名:阴阳草。 多年生草本,高30~80厘米。 块茎4~6裂,肥厚似手掌,通常2枚,初生时白色,后呈黄白色。 茎直立,基部具淡褐色叶鞘。 茎生叶4~7,长圆状披针形,基部抱茎,先端渐尖。 穗状花序顶生,长6~15厘米;花多数,粉红色或淡红紫色,苞片椭圆状披针形,外花被片长圆状卵形,中央花被片内凹,侧花被片下弯,内花被片2,广卵形,偏斜;唇瓣长宽相等,菱形,三浅裂,裂片近于卵形而钝,中央裂片较长;距通常呈镰状弯曲,细长,长1.3~1.8厘米;子房甚扭曲,长约8毫米。 蒴果长圆形,无柄,长约10毫米;种子小。 花期6~7月。果期7~8月。 生于林间草地、河谷及灌丛间。分布东北、华北、西北及四川等地。 ②粗脉手参多年生草本,高20~50厘米。 块根肥厚,通常4~6掌裂,形如手掌,初生时白色,后变黄色,顶部生须根。 茎直立,具叶5~7片。 叶互生,长圆形或披针形,基部成鞘抱茎,向上逐渐变小,最上部叶近鳞片状,上面深绿色,下面淡绿色。 穗状花序顶生,花密集,紫红色,唇瓣三角状或近菱形,先端3裂,距短于子房。 蒴果,长圆形,先端尖。 生于高山草地或林缘潮湿肥沃处。分布西藏等地。 【采集】春、秋采挖。 去净茎叶及须根,洗净,晒干,或用开水烫过再晒干。 【药材】干燥块茎形如手掌,指状分裂,通常4~6裂不等,稍扁,长2.5~3.5厘米,径2~2.5厘米,表面皱缩,淡黄色,有时茎痕周围有1褐色环。 质坚硬;断面白色,胶质。气特异,味淡。 产东北及山西、陕西、甘肃、宁夏、青海、河北等地。 同科植物长苞凹舌兰的块茎在陕、甘、宁、青地区亦同等入药。 与手参的主要区别是:叶椭圆形或卵圆形,宽3厘米以上;苞片远比花长;花黄绿色,唇瓣2~3裂,距短囊状。 【性味】甘,平。 ①《宁夏中草药手册》:甘微苦,微寒。 ②《四川常用中草药》:甘,平。 ③《高原中草药治疗手册》:性微温,味甘,无毒。 【归经】《四川常用中草药》:入肺、脾、胃经。 【功用主治】补益气血,生津止渴。 治肺虚咳喘,虚劳消瘦,神经衰弱,久泻,失血,带下,乳少,慢性肝炎。 ①《东北药植志》:制成粘液,用于中毒和泻下;泡酒为强壮、强精剂。 ②《山西中药志》:收敛止血,解毒。 治久泻失血,淋病,带下。 ③《黑龙江民间中药》:泡酒治阴痿。 ④《中国药植图鉴》:消瘀。 治跌打损伤,积血不行。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