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名称】葛花
【拼音名】Gě Huā
【英文名】Flower of Lobed Kudzuvine
【别名】葛条花。
【来源】
药材基源:为豆科植物野葛Pueraria lobata (Willd.)Ohwi、苦葛藤Pueraria thomsonii Benth.的花。
拉丁植物动物矿物名:1.Pueraria lobata (Willd.)Ohwi [P.thunbergiana(Sieb.et Zucc.)Benth.;P.hirsuta(Thunb.)Scheneid.;P.pseudohirsuta Tang et Wang]2.Pueraria thomsonii Benth.
采收和储藏:立秋后当花未全放时采收,去枝叶,晒干。

药材葛花
【生境分布】
生态环境:
1.生于山坡、路边草丛中及较阴湿的地方。
2.栽培或野生于山野灌丛和疏林中。
资源分布:
1.除新疆、西藏外,全国各地均有分布。
2.分布于广东、广西、四川、云南等地。
【炮制】拣去柄及杂质,筛去土。
【性味】味甘;性凉
【归经】胃经
【功能主治】解酒醒脾;止血。主伤酒烦热口渴;头痛头晕;脘腹胀满;呕逆吐酸;不思饮食;吐血;肠风下血。
【用法用量】内服:煎汤,3-9g;或入丸、散。
【各家论述】
1.《本经逢原》:葛花,能解酒毒,葛花解酲汤用之,必兼人参。但无酒毒者不可服,服之损人天元,以大开肌肉,而发泄伤津也。
2.《别录》:消酒。
3.《滇南本草》:治头晕,憎寒,壮热,解酒醒脾,酒痢,饮食不思,胸膈饱胀,发呃,呕吐酸痰,酒毒伤胃,吐血,呕血,消热。
4.《纲目》:治肠风下血。
5.《医林纂要》:清肺。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