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炮制】 菊花:拣净叶梗、花柄及泥屑杂质。菊花炭:取拣净的菊花,置锅内炒至焦褐黄色,但须存性,喷洒清水,取出晒干。 【性味】 甘苦,凉。 ①《本经》:"味苦,平。" ②《别录》:"甘,无毒。" ③《天宝单方图》:"白菊:味辛,平,无毒。" ④《随息居饮食谱》:"甘,凉。" 【归经】 入肺、肝经。 《雷公炮制药性解》:"入肺、脾;肝、肾四经。" 【功能主治】 疏风,清热,明目,解毒。治头痛,眩晕,目赤,心胸烦热,疔疮,肿毒。 ①《本经》:"主诸风头眩、肿痛,目欲脱,泪出,皮肤死肌,恶风湿痹,利血气。" ②《别录》:"疗腰痛去来陶陶,除胸中烦热,安肠胃,利五脉,调四肢。" ③陶弘景:"白菊:主风眩。" ④《药性论》:"能治热头风旋倒地,脑骨疼痛,身上诸风令消散。" ⑤《日华子本草》:"利血脉,治四肢游风,心烦,胸膈壅闷,并痈毒,头痛;作枕明目。" ⑥《珍珠囊》:"养目血。" ⑦《用药心法》:"去翳膜,明目。" ⑧王好古:"主肝气不足。" ⑨《纲目拾遗》:"专入阳分。治诸风头眩,解酒毒疔肿。""黄茶菊:明目祛风,搜肝气,治头晕目眩,益血润容,入血分;白茶菊:通肺气,止咳逆,清三焦郁火,疗肌热,入气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