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规格:统货 产地:湖南 钩藤(gou teng)别名又叫大钩丁、双钩藤。为茜草科植物钩藤或华钩藤及其同属多种植物的带钩枝条,攀援状灌木,高可达10m。茎枝呈圆柱形或类方柱形,有细纵纹。节上生有向下弯曲的双钩或单钩,钩下有托叶痕。质硬,茎断面有黄白色髓部。以带钩的茎枝入药。春,秋季采收,除去叶片,切断,晒干。可到大有恒中药材库查询中药材钩藤。 【功效】:平肝熄风药 【别名】:吊藤、钩藤钩子、钓钩藤、莺爪风、嫩钩钩、金钩藤、挂钩藤、钩丁、倒挂金钩、钩耳、双钩藤、鹰爪风、倒挂剌。 【性味】:甘苦;微寒。 【归经】:<肝经<心经 【功能】:清热平肝;熄风止痉。 【主治】:小儿惊风;夜啼;热盛动风;子痫;肝阳眩晕;肝火头胀痛。 【用法用量】:内服:煎汤6-30g。不宜久煎;或入散剂。 【生态环境】:生于谷溪边的疏林中、山地林中、山地次生林中。 资源分布:分布于陕西、安徽、浙江、江西、福建、湖北、湖南、广东、广西、四川、贵州、云南等地。 【药材基源】:为双子叶植物药茜草科植物钩藤或华钩藤及其同属多种植物的带钩枝条 【采收储藏】:春、秋采收带钩的嫩枝,剪去无钩的藤茎,晒干,或置锅内蒸后再晒干。 【炮制方法】:拣去老梗、杂质,洗净,晒干。 【生药材鉴定】 1.钩藤:茎枝圆柱形或类方柱形,直径2-6mm。表面红棕色至紫棕色或棕褐色,上有细纵纹,无毛。茎上具略突起的环节,对生两个向下弯曲的钩或仅一侧有钩,钩长1-2cm,形如船铺,先端渐尖,基部稍圆。钩基部的枝上可见叶柄脱落后凹点及环状的托叶痕。体轻,质硬。横舅面外层棕红色,髓部淡棕色或淡黄色。气微,味淡。 2.华钩藤:茎枝方柱形,四角有棱,直径2-5mm。表面黄绿色或黄棕色。钩长1.3-2.8cm,弯曲成长钩状。钩基部枝上常留有半圆形反转或不反转的托叶,基部扁阔。体轻,质松。断面髓部白色。 3.大叶钩藤 茎枝方柱形,两侧有较深的纵沟,直径2-5mm。表面灰棕色至浅棕色,被褐色毛,尤以节部及钩端明显。钩长1.7-3.5cm,向内深弯几成半圆形,末端膨大成小球。断面髓部通常中空,偶有髓。均以质坚、色红褐或棕褐、有钩者为佳。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