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出处】 【别名】小辛、细草、少辛、细条、绿须姜、独叶草、金盆草、万病草、卧龙丹、铃铛花、四两麻、玉香丝。 【来源】 【炮制】除净杂质,用水喷润,及时切段,晾干。《雷公炮炙论》:凡使细辛,一一拣去双叶,服之害人。须去头土了,用瓜水浸一宿,至明漉出,曝干用之。 【性味】辛;温;小毒 【归经】肺;肾;心;肝;胆;脾经 【功能主治】散寒祛风;止痛;温肺化饮;通窍。主风寒表证;头痛,牙痛;风湿痹痛;痰饮咳喘;鼻塞;鼻渊;口疮 【用法用量】内服:煎汤,1.5-9g;研末,1-3g。外用:适量,研末吹鼻、塞耳、敷脐;或煎水含漱。 【注意】气虚多汗,血虚头痛,阴虚咳嗽等忌服。《本草经疏》:凡病内热及火生炎上,上盛下虚,气虚 有汗,血虚头痛,阴虚咳嗽,法皆禁用。《得配本草》:风热阴虚禁用。 【附方】小青龙汤《伤寒论》;麻黄附子汤《伤寒论》;苓甘五味姜辛汤《金匮要略》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