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性味】 ①《本经》:苦,平。 ②《别录》:甘,无毒。 ③《滇南本草》:性微温,味苦甘。 【归经】入肝、肾经。 ①《得配本草》:入足厥阴经。 ②《本草求真》:入肝、肾。 ③《本草再新》:入心、肾二经。 【功能主治】补肝肾;强筋骨;祛风湿;安胎。主腰膝酸痛;筋骨痿弱;肢体偏枯;风湿痹痛;头错目眩;胎动不安,崩漏下血。用于风湿痹痛,腰膝酸软,筋骨无力,崩漏经多,妊娠漏血,胎动不安;高血压。[1] ①《本经》:主腰痛,小儿背强,痈肿,安胎,充肌肤,坚发、齿,长须眉。 ②《别录》:主金疮,去痹,女子崩中,内伤不足,产后余疾,下乳汁。 ③《药性论》:能令胎牢固,主怀妊漏血不止。 ④《日华子本草》:助筋骨,益血脉。 ⑤《滇南本草》:生槐树者,主治大肠下血、肠风带血、痔漏。生桑树者,治筋骨疼痛,走筋络,风寒湿痹。生花椒树者,治脾胃寒冷,呕吐恶心翻胃;又用治梅疮毒,妇人下元虚寒或崩漏。 ⑥《本草蒙筌》:散疮疡,追风湿,却背强腰痛。 ⑦《生草药性备要》:消热,滋补,追风。养血散热,作茶饮,舒筋活络。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