药名:白茅根
汉语拼音:BáiMáoGēn 别名:茅根、地管、茹根、蓝根。
性味:味甘苦,性寒,无毒。
归经:入肺经、胃经、小肠经。
功能:凉血止血,清热解毒。
主治:用于吐血,尿血,热淋,水肿,黄疸,小便不利,热病烦渴,胃热呕哕,咳嗽。
用法与用量:内服,煎汤10-15g(鲜者加倍),捣汁或研末。
药材基源:为禾本科植物多年生草本白茅的根茎。
生态环境:多生长于路旁、山坡、草地上。
资源分布:分布几遍全国。全国大部分地区均产。
采收和储藏:春秋二季采挖。晒干。除去须根及膜质叶鞘,切段生用或炒炭用。
炮制:干茅根:拣净杂质,洗净,微润,切段,晒干,簸净碎屑。茅根炭:取茅根段,置锅内用武火炒至黑色,喷洒清水,取出,晒干。
禁忌脾胃虚寒,溲多不渴者忌服。
①《本草经疏》:因寒发哕,中寒呕吐,湿痰停饮发热,并不得服。
②《本草从新》:吐血因于虚寒者,非所宜也。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