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别名】粉锡、解锡(《本经》),水粉(《范子计然》),胡粉(《参同契》),定粉(《药性论》),锡粉、流丹、鹊粉、白膏、铅白(《石药尔雅》),光粉(《日华子本草》),白粉、瓦粉(《汤液本草》),铅华、官粉(《纲目》),宫粉(《药材学》)。
【来源】为用铅加工制成的碱式碳酸铅。
【制法】
将卷叠的铅板,放入木桶,置于盛稀醋酸的磁锅上,用炭火徐徐加热,经较长时间,铅受醋酸蒸气的作用,先成碱式醋酸铅,再逢无水碳酸,而成碱式碳酸铅,即为铅粉。
【性状】为白色的粉末,或凝聚成不规则的块状,手捻之立即成粉,有细而滑腻感。质重。以色白细腻,无杂质者为佳。不溶于水及酒精.能溶于碳酸水及稀硝酸。遇硫离子则变黑色。在闭管中燃烧则生水,在木炭上燃烧则生铅粒。
【性味】
甘辛,寒,有毒。
①《本经》:味辛,寒。
②《药性论》:味甘辛,无毒。
③《医学入门》:味辛,寒,有毒。
【归经】《得配本草》:入足少阴经气分。
【功能主治】
消积,杀虫,解毒,生肌。治疳积,下痢,虫积腹痛,癥瘕,疟疾,疥癣,痈疽,溃疡,口疮,丹毒,烫伤。
①《本经》:主毒蟹,杀三虫。
②《别录》:去鳖瘕,疗恶疮,堕胎,止小便利。
③《药性论》:治积聚不消,炒焦止小儿疳痢。
④《日华子本草》:治痈肿瘘烂,呕逆,疗癥瘕,小儿疳气。
⑤《纲目》:治食复,劳复,坠痰消胀;治疥癣狐臭,黑须发。
⑥《医林纂要》:软坚行痰,杀虫镇惊。
【用法用量】外用;研束干撒或调敷,或熬膏贴。内服:研末,3~5分;或入丸、散。
【注意】
内服宜慎,脏腑虚寒者及孕妇忌服。
①《纲目》:雌黄得胡粉而失色,胡粉得雌黄而色黑,盖相恶也。
②《本草经疏》:脾胃虚弱者不宜用。妊妇忌之。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