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功能主治】
安神益智,祛痰,解郁。治惊悸,健忘,梦遗,失眠,咳嗽多痰,痈疽疮肿。
(1)祛痰开窍:用于痰阻心窍之神昏痰盛及精神失常,可配菖蒲、郁金。
(2)交通心肾:用于心肾不交之失眠,常配茯苓、酸枣仁。
①《本经》:主咳逆伤中,补不足,除邪气,利九窍,益智慧,耳目聪明,不忘,强志倍力。
②《本草经集注》:杀天雄、附子毒。
③《别录》:定心气,止惊悸,益精,去心下膈气、皮肤中热、面目黄。
④《药性论》:治心神健春,坚壮阳道。主梦邪。
⑤《日华子本草》:主膈气惊魇,长肌肉,助筋骨,妇人血噤失音,小儿客忤。
⑥王好古:治肾积奔豚。
⑦《纲目》:治一切痈疽。
⑧《滇南本草》:养心血,镇惊,宁心,散痰涎。疗五痫角弓反张,惊搐,口吐痰涎,手足战摇,不省人事,缩小便,治赤白浊,膏淋,滑精不禁。
⑨《本草再新》:行气散郁,并善豁痰。
【用法用量】内服:煎汤,1~3钱;浸酒或入丸、散。
【注意】
心肾有火,阴虚阳亢者忌服。
①《本草经集注》:得茯苓、冬葵子、龙骨良。畏真珠、藜芦、蜚蠊、齐蛤。
②《药性论》:畏蛴螬。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