主治:凉血止血,清热解毒。用于吐血,尿血,热淋,水肿,黄疸,小便不利,热病烦渴,胃热呕哕,咳嗽。内服,煎汤10-15g(鲜者加倍),捣汁或研末。体虚者用量宜适当。具有凉血,止血,清热,利尿。治热病烦渴,吐血,衄血,肺热喘急,胃热哕逆,淋病,小便不利,水肿,黄疸等号功效。
此草多生在路旁、山坡、草地。春出苗,茎丛生,直立,叶扁平,条形,边背粗糙,夏开白花,细软如毛,根洁白,横地而生,有节。
春秋采挖,除去地上部分,切段,阴干备用,亦可鲜用。现代研究证明,本品含甘露醇、葡萄糖、果糖、蔗糖、苹果酸、苡仁素、钾盐等。能抑制金黄色葡萄球菌、痢疾杆菌,其水浸剂有利尿作用。
中医认为,白茅根味甘性寒,归肺、胃、膀胱经。具有凉血止血,清热利湿,生津止渴之功效。临床上主要用于下列诸种病证。1.治鼻出血:用白茅根30克,炒栀子15克,每日1剂,水煎服,其效甚佳。2.治咯血:用白茅根45克,旱莲草30克,猪瘦肉150克,加水3碗,煎至1碗半,分3次服,以愈为度。3.治尿血:用白茅根60克,木通10克,每日1剂,水煎服,不出3剂即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