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出处】
出自《本草从新》1.《本草从新》:海参辽海产者良,有刺者名刺参,无刺者名光参。
2.《五杂沮》:海参,辽东海滨有之。其性温补,足敌人参,故曰海参。
3.《闽小记》:闽中海参,色独自,类撑以竹签,大如掌,与胶州辽海所出异,味亦淡劣。
4.《百草镜》:入滋补阴分药,必须用辽东产者,亦可熬膏作胶用。
【别名】辽参、海男子
【来源】
药材基源:为刺参科动物刺参、绿刺参、化刺参的全体。
采收和储藏:潜水员下水捕捞多在春、秋季,也可以拖网捕捞,但对资源破坏大,多禁用。捕后除去内脏,洗净腔内泥沙、血污,在盐水中煮约1h,捞起放冷。经曝晒或烘焙至八九成干时,再加蓬叶汁中略者,至颜色转黑时取出晒干。
【生境分布】
生态环境:生活时体色变异很大,多为橄榄绿灰色,并间有灰黄、浅褐及浓绿等色的斑点或斑纹,肉刺末端有的带红色。多栖息于潮间带珊瑚礁旁或岩石下,大形个体多在海水较深处。产卵季节在6月下旬。
资源分布:我国分布于海南及雷州半岛、西沙群岛等沿岸浅海。
【炮制】《本草害利》:以水瀹胖,剖去肚杂泥沙用。现行,取原药材,除去杂质,洗,切厚片或段,干燥。
【性味】味甘;咸;性平
【归经】肾;肺经
【功能主治】补肾益精;养血润燥;止血。主精血亏损;虚弱劳怯;阳痿;梦遗;肠燥便秘;肺虚咳嗽咯血,肠风便血,外伤出血
【用法用量】内服:煎汤,煮食,15-30g;9-15g。外用:适量,研末敷。
【注意】脾虚不运、外邪未尽者禁服。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