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别名】:
虿、奎、杜伯、主簿虫、虿尾虫、全虫、茯背虫、蝎子
【药材类别】:
动物类
【性味】:
味辛;性平;有毒。
①《日华子本草》:平。
②《开宝本草》:味甘辛,有毒。
③《医林纂要》:辛酸咸,寒。
【归经】:
归肝经。
①《纲日》:足厥阴经。
【入药部分】:
全体
【产地和分布】:
喜栖于石底及石缝的潮湿阴暗处。主要分布于辽宁、河北、山东、安徽、河南、湖北等地。
【形态特征】:
东亚钳蝎,体长约60mm,躯干(头胸部和前腹部)为绿褐色,尾(后腹部)为土黄色。头胸部背甲梯形。侧眼3对。胸板三角形,螯肢的钳状上肢有2齿。触肢钳状,上下肢内侧有12行颗粒斜列。第3、第4对步足胫节有距,各步足跗节末端有2爪和1距。前腹部的前背板上有5条隆脊线。生殖厣由2个半圆形甲片组成。栉状器有16-25枚齿。后腹部的前4节各有10条隆脊线,第5节权有5条,第6节的毒针下方无距。
【用法用量】:
内服:煎汤,2-5g;研末入丸、散,每次0.5-1g;蝎尾用量为全蝎的1/3。外用:适量,研末掺、熬膏或油浸涂敷。
【注意事项】:
血虚生风者忌服。
①《本草经疏》:似中风及小儿慢脾风,病属于虚,法咸忌之。
②《本草求真》:忌蜗牛。
【功效与作用】:
祛风止痉;通络止痛;玫毒散结。主小儿惊风;抽搐痉挛;中风口㖞;半身不遂;破伤风;风湿顽痹;偏正头痛;牙痛;耳聋;痈肿疮毒;瘰疬痰核;蛇咬伤;烧伤;风疹;顽癣。用于小儿惊风,抽搐痉挛,中风口歪,半身不遂,破伤风,风湿顽痹,偏正头痛,疮疡,瘰疬。
①《开宝本草》:疗诸风瘾疹,及中风半身不遂,口眼歪斜,语涩,手足抽掣。
②《本草图经》:治小儿惊搐。
③《本草会编》:破伤风宜以全蝎、防风为主。
④《纲目》:治大人痃疟,耳聋,疝气,诸风疮,女人带下,阴脱。
⑤《本草正》:开风痰。
⑥《玉楸药解》:穿筋透骨,逐湿除风。
⑦《山东中草药手册》:息风通络,镇痉。治血栓闭塞性脉管炎,淋巴结结核,骨关节结核,流行性腮腺炎。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