药名:葛根 别名:干葛、甘葛、粉葛、葛葛根、葛麻茹、葛子根、葛条根、鸡齐根。 汉语拼音:ge gen 英文名:Root of Lobed Kudzuvine 归经:脾经;胃经。 功效:解肌退热;发表透诊;生津止渴;升阳止泻 科属分类:豆科 有效成分:有效成分为大豆黄酮。 功效分类:解表药 用法用量:内服:煎汤,9-15g;或捣汁。外用:适量,捣敷。 性味:甘;辛;凉 药材基源:为豆科植物野葛或甘葛藤的块根。 采收和储藏:栽培3-4年采挖,在冬季叶片枯黄后到发芽前进行。 炮制方法:洗净,除去外皮,切片,晒干或烘干。广东、福建等地切片后,用盐水、白矾水或淘米水浸泡,再用硫黄熏后晒干,色较白净。切片,晒干。煨葛根:先以少量麸皮撒入热祸内,待冒烟后,将葛根片倒入,上面覆盖剩下的麸皮,煨至下层麸皮呈焦黄色时.随即以铁铲将葛根与麸皮不断翻动,至葛根片呈深黄色为废,取出,筛去麸皮,凉透。 (每葛根100斤,麸皮25斤) 《品汇精要》:葛根,刮去皮或捣汁用。 用药禁忌 1、张元素:不可多服,恐损胃气。 临床应用 1、用于感冒、发热、恶寒、无汗、项强等症。葛根有发汗、退热作用,与柴胡等配伍可用于表热症;与麻黄、桂枝、芍药同用治风寒表症而见项背强、无汗、恶风者。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