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出处】
出自《本草纲目》。
1.《本经逢原》:茉莉花,古方罕用,近世白痢药中用之,取其芳香散陈气也。
2.《本草正义》:茉莉,今人多以和入茶茗,取其芳香,功用殆与玫瑰花、代代花相似,然辛热之品,不可恒用。
【拼音名】Mò Lì Huā
【别名】白末利;小南强;奈花;鬘华、末梨花
【来源】
药材基源:为木犀科植物茉莉的花。
拉丁植物动物矿物名:Jasminum sambac(L.) Ait.
采收和储藏:夏季花初开时采收,立即晒干或烘干。
【生境分布】我国南方各地广为栽培。原产印度。
【栽培】
生物学特性 喜温暖、湿润。以富含腐殖质和排水良好的砂质壤上为好。
栽培技术 用扦插繁殖。7~8月栽种,截取长15~20cm,带有2~3个芽的枝条,斜插于苗床,保持苗床湿润,温度在25 ~35℃,约1个月生根。按行、株距1m×1m定植。
【性状】性状鉴别 花多呈扁缩团状,长1.5-2cm,直径约1cm。花萼管状,有细长的裂齿8-10个。花瓣展平后呈椭圆形,长约1cm,宽约5mm,黄棕色至棕褐色,表面光滑无毛,基部连合成管状;质脆。气芳香,味涩。以朵大、色黄白、气香浓者为佳。
【性味】辛;微甘;性温
【归经】脾;胃;肝经
【功能主治】理气止痛;辟秽开郁。主湿法中阻;胸膈不舒;泻痢腹痛;头晕头痛;目赤;疮毒
【用法用量】内服:煎场,3~10g;或代茶饮。外用:适量,煎水洗目或菜油浸滴耳。
【各家论述】
1.《本草再新》:能清虚火,去寒积,治疮毒,消疽瘤。
2.《随息居饮食谱》:和中下气,辟秽浊。治下痢腹痛。
3.《饮片新参》:平肝解郁,理气止痛。
4.《现代实用中药》:洗眼,治结膜炎。
5.《四川中药志》:用菜油浸泡,滴入耳内,治耳心痛。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