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地(拉丁学名:Rehmannia glutinosa Libosch),别名生地黄,为玄参科植物地黄的块根。多年生草本植物,体高10-30厘米,密被灰白色多细胞长柔毛和腺毛。根茎肉质,鲜时黄色,在栽培条件下,直径可达5.5厘米,茎紫红色。叶通常在茎基部集成莲座状,向上则强烈缩小成苞片,或逐渐缩小而在茎上互生;性喜温和,阳光充足的环境;主产于中国河南、河北、内蒙古及东北等地,具有清热凉血、益阴生津之功效。李时珍对生地黄的评价是:服之百日面如桃花,三年轻身不老。具有清热凉血功效用于温热病热入营血,壮热神昏,口干舌绛。如清营汤。 药理功效 (1)地黄既有止血作用, 又有抗凝血作用。 (2)抗真菌作用 地黄水浸剂对须疮癣菌、石膏样小芽胞癣菌、羊毛状小芽胞癣菌及奥杜盎小芽胞癣菌等多种真菌的生长有抑制作用。 (3)对内分泌的影响生地黄具有对抗地塞米松对垂体-肾上腺皮质系统的抑制作用, 并能促进肾上腺皮质激素的合成。 性味归经 甘,寒。归心,肝,肾经。 功能主治 具有清热凉血功效用于温热病热入营血,壮热神昏,口干舌绛。如清营汤。 治温病后期,余热未尽,阴液已伤,夜热早凉,舌红脉数者,如青蒿鳖甲汤。 可用于治温热病热入营血,血热毒盛,吐血衄血,斑疹紫黑。如四生丸; 用于津伤口渴,内热消渴。治温病伤阴,肠燥便秘,如增液汤。 用法用量 药用时煎服,10~30克,鲜品用量加倍,或以鲜品捣汁入药。鲜生地味甘苦性大寒,作用与干地黄相似,滋阴之力稍逊,但清热生津,凉血止血之力较强。 用药禁忌 脾胃虚,食少,腹满便溏者慎用。 适合人群 脾虚泄泻胃寒食少、胸膈有痰者慎服。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