常年大货供应,规格齐全,欢迎咨询洽谈! 羌活一药,既能发汗解表,又可祛风湿而止痛,但在作为发汗解表药时, 应将它的祛风止痛功效密切结合起来,即在临床上用于风寒表症时,必须兼有头痛或骨节疼痛等症,才考虑使用。至于用治风湿痹痛,不论有无表症,都可应用。根据近年来临床实践体会,该品退热的功效很好,可配合清热药如蒲公英、板蓝根等品治风热表症,而且一般在热退之后无再度发热现象。 【产地】四川 【别名】:羌青、护羌使者、胡王使者、羌滑、退风使者、黑药。 【归经】:归膀胱;肾经。性味:味辛;苦;性温。 【功效】:散表寒;祛风湿;利关节;止痛。 【考证】:出自《神农本草经》。 【科属分类】:伞形科。 【功效分类】:解表药;祛风湿药。 【主治】:外感风寒;头痛无汗;油印寒湿痹;风水浮肿;疮疡肿毒。 【生态环境】:生于海拔2000-4200m的林缘、灌丛下、沟谷草丛中。生于海拔1700-4500m的林缘及灌丛内。 【采收和储藏】: 栽培3-4年秋季倒苗后至早春萌芽前割除地上部分,挖取根茎,抖净泥沙,砍去芦头,除须根,切成10-13cm长的短节,晒干或烘干。 【用药禁忌】: 1.该品辛香温燥之性较烈,故阴亏血虚者慎用。阴虚头痛者慎用。 2.血虚痹痛忌服。 3.《本草经疏》:血虚头痛及遍身疼痛骨痛因而带寒热者,此属内证,误用反致作剧。 【药材性状】 羌活药材因药用部分和形态不同而有蚕羌、竹节羌、大头羌、条羌等数种。 【蚕羌】:又名:螺丝羌。为干燥的根茎部,形态似蚕。呈圆柱状或略弯曲,长约4~10厘米,直径约1~2厘米。顶端有茎叶残基。表面棕褐色,有多数紧密而隆起的环节。节上密生疣状突起的须根痕。质轻松易折断,断面不齐,有明显的菊花纹和多数裂隙,皮部棕红色;木质部淡黄色,中央有黄白色髓,均有朱砂点(油管)。具特殊香气,味微苦而麻。 【竹节羌】:根茎的环节较稀,如竹节状,似蚕羌而略大。 【大头羌】:根茎的环节特别膨大,呈不规则团块状,大小不等,顶端具多数残留茎基,余皆与蚕羌相同。 【条羌】:为干燥的根及支根。呈圆柱形或分枝,长3~17厘米,直径约0.7~1.7厘米,顶端偶可见有根茎,表面棕褐色,有纵纹及疣状突起的须根痕,上端较粗大,有稀疏隆起的环节,质疏松而脆、易折断,断面不平坦,皮部浅棕色,木部黄白色,有菊花纹,朱砂点不明显,中央无髓。气味较淡薄。以上均以条粗壮、有隆起曲折环纹、断面质紧密、朱砂点多、香气浓郁者为佳。一般认为蚕羌的品质最优,竹节羌次之,大头羌最次。主产于四川(称川羌活)、甘肃、青海(称西羌活)。此外,陕西、云南、新疆、西藏等地亦产。 【炮制加工】 取原药材,除去杂质,抢水洗净,润透,切厚片,晒干或低温干燥,炮制后贮干燥容器内,密闭,置阴凉干燥处,防蛀。 【性状鉴别】: (1)羌活 为圆柱形略弯曲的根茎,长4-13cm,直径0.6-2.5cm。顶端具茎痕。表面棕褐色至黑褐色,外皮脱落处呈黄色。节间缩短,呈紧密隆起的环状,形似蚕(习称蚕羌);或节 羌活 是延长,形如竹节状(习称竹节羌)。节上有多数点状或瘤状突起的根良及色破碎鳞片。体轻,质脆,易折断。断面不平整,有多数裂隙,皮部黄棕色至暗棕色,油润,有棕色油点,木部黄白色,射线明显,髓部黄色至黄棕色。气香,味微苦而辛。 (2)宽叶羌活 根茎类圆柱形,顶端具茎及叶鞘残基,根类圆锥形,有纵皱纹及皮孔;表面棕褐色,近根茎处有较密的环纹,长8-15cm,直径1-3cm(习称条羌)。有的根茎粗大,不规则结节状,顶部具数个茎基,根较细(习称大头羌)。质松脆,易折断。断面较平坦,皮部浅棕色,木部黄白色。气味较淡。以根茎粗壮、有横节如蚕形,表面棕色,断面质紧密,朱砂点多,香气浓郁者为佳。
手机:18956899607 Q Q:905589693 地址:安徽省亳州市谯城区中药材交易中心8220号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