药名:黄芩
汉语拼音:huang qin
英文名:Baical Skullcap Root
拉丁植物动物矿物名:Scutellaria baicalensis Georgi。
功效分类:清热药。
科属分类:唇形科。
别名:腐肠、黄文、妒妇、虹胜、经芩、印头、内虚、空肠、子芩、宿芩、条芩、元芩、土金茶根、山茶根、黄金条根。
性味:苦,寒。
归经:归肺经;心经;肝经;胆经;大肠经.
功能:泻火解毒,止血,清热燥湿,安胎。
主治:用于湿温、黄疸,肺热咳嗽,高热烦渴,血热吐衄,暑温胸闷呕恶,湿热痞满,泻痢,痈肿疮毒,胎动不安。黄芩-主治
肺热咳嗽;热病高热神昏;肝火头痛;目赤肿痛;湿热黄疸;泻痢;热淋;吐衄血;崩漏;胎热不安;痈肿疔疮
用法用量:内服:煎汤,3-9g;或入丸、散;外用:适量,煎水洗;或研末调敷。
生态环境:生于海拔60-2000m的向阳干燥山坡、荒地上,常见于路边。
资源分布:内蒙古、河北、山西、陕西、甘肃、山东、河南、四川、贵州、云南、吉林、内蒙古。
![]() 药材基源:为唇形科植物,黄芩、滇黄芩、粘毛黄芩和丽江黄芩的根。
采收储藏:黄芩栽培2-3年收获,于秋后茎叶枯黄时,选晴天挖取。将根部除着的茎叶去掉,抖落泥土,晒至半干,撞去外皮,晒干或烘干。
炮制:
黄芩:拣去杂质,除去残茎,用凉水浸润或置开水中稍浸捞出,润透后切片晒干(注意避免曝晒过度发红)。
黄芩 - 用药禁忌
《本草经疏》:脾肺虚热者忌之。凡中寒作泄,中寒腹痛,肝肾虚而少腹痛,血虚腹痛,脾虚泄泻,肾虚溏泻,脾虚水肿,血枯经闭,气虚小水不利,肺受寒邪喘咳,及血虚胎不安,阴虚淋露,法并禁用。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