连翘 - 药品简述
药名:连翘
蒙药名:希日一苏龙嘎
汉语拼音: Lián Qiáo
英文名:Weeping Forsythia
学名:Forsythia suspensa (Thunb.) vahl.
拉丁植物动物矿物名:
别名:一串金,旱连子、黄奇丹、连壳、黄花条、黄链条花、青翘、落翘、黄绶带、黄寿丹、黄金条。
性味:味苦,性微寒。
归经:入心经、肺经、小肠经。
功能:清热解毒,散结消肿,疏散风热。
主治:中药治热病初起,风热感冒,发热,心烦,咽喉肿痛,斑疹,丹毒,瘰疬,痈疮肿毒,急性肾炎,热淋。蒙药治黄疸,肠刺痛,“协日”病,肠热。
用法与用量:中药6—15克,水煎服,或入丸散剂。蒙药入丸散汤剂。
药材基源:为木犀科植物连翘的果实。
生态环境:生于海拔250 m-2200 m,一般为散生和丛状分布,主要分布于天然次生林区的林间空地、林缘荒地,以及山间荒坡上,常见于山坡灌丛、林下或草丛中,或山谷、山沟疏林中。
资源分布:山西、陕西、河南、山东、河北、安徽西部、湖北、四川等地均有栽培,以山西、陕西、河南产量最多。
采收和储藏:秋季果实尚带绿色时采收,除去杂质,蒸熟,晒干(青翘);果实熟透时采收,除去杂质,晒干(老翘);采收种子(连翘心)。
鉴别用药:连翘临床有青翘、老翘、连翘心之分。青翘,其清热解毒力强;老翘,长于透热达表,而疏散风热;连翘心,长于清心泻火,常用于治邪入心包的高热烦躁、神昏谵语等症。
连翘 - 禁忌
脾胃虚弱,气虚发热,痈疽已溃、脓稀色淡者忌服。
①《本草经疏》:"痈疽巳溃勿服,大热由于虚者勿服,脾胃薄弱易于作泄者勿服。"
②《本草通玄》:"久服有寒中之患。"
连翘 - 生药鉴别
显微鉴定
连翘
果皮横切面:外果皮为1列切向延长的表皮细胞,外被角质层,瘤点处可见薄壁组织隆起。中果皮由10-30列薄壁细胞组成,壁厚薄不一,具纹孔,罕含方晶;外韧型维管束,大小不一,老翘木质部内侧常见石细胞群和纤维束,青翘中有时可见。内果皮为5-14列厚壁组织,纵横交错排列,大多为木化的纤维束并夹有石细胞群,壁厚薄不均。最内层为1列较小的切向延长的内表皮细胞。
果皮粉末特征:淡黄棕色。
① 内果皮纤维较多,多成束,有时上下层纵横交错;短梭形或不规则形,边缘不平整或有凹凸,有的中部狭细,长80-224 μm,直径24-32 μm,壁厚8-18 μm,木化,纹孔较少,孔沟细。
② 石细胞极多,单个散在或成群;类多角形、类长方形、类圆形或类方形,直径36-48 μm,壁厚8-22 μm,有的壁一边较薄,纹孔疏密不一,孔沟隐约可见。
③ 果皮表皮细胞无色或微带黄色;断面观呈类方形,表面观呈类方形或类多角形,垂周壁增厚,稍弯曲,外平周壁表面微现不规则或网状角质纹理。
④ 中果皮细胞棕黄色,壁厚,部分连珠状,纹孔偶见。另有螺纹导管及管胞,直径约14 μm。
连翘及易混品鉴别
由于连翘及伪品(同属植物秦连翘、金钟花、卵形连翘、丽江连翘、奇异连翘)都出自木犀科,形态特征较难区分,通过对中药连翘及其易混品种在生药形状较详细的比较研究,发现了一些有意义的鉴别特征,使中药连翘易于与其类似品区分。
连翘叶
(1)正品连翘:按采收时间不同分青翘和老翘。果实呈长卵形至卵形,长1.5~2.5 cm,直径0.5~1.3 cm,表面有不规则的纵皱纹及多数凸起的小斑点, 两面各有一条明显的纵沟,顶端锐尖,基部有小果柄或已脱落。青翘多不开裂,表面绿褐色,凸起的灰白色小斑点较少、质硬。种子多数黄绿色细长,一侧有翅;老翘自顶端开裂或裂成两瓣,表面黄棕色或红棕色,内表面多为浅黄棕色,平滑,具一纵隔,质脆,种子棕色,多已脱落,气微香,味苦。
(2)秦连翘:秦连翘呈长椭圆形,长0.5~1.8 cm,直径0.3~1.0 cm,顶端锐尖,太多开裂,基部多连接,表面淡棕色,较光滑,突起的小斑点不明显,一瓣稍弯向侧,另一瓣稍弯向外,形似鸡喙。内有两粒种子,浅棕色,呈偏长椭圆形,周围翘状,一面有3~5条较明显的纵棱,种子大多脱落,气微香,味苦。
(3)金钟花(狭叶连翘):全株有毒,梗在节间通常有片状髓,叶稍宽而不分裂,果实稍短呈卵形,长1.0~2.0 cm,果皮稍薄,基部有皱折疣状突起,分布于中部至顶部纵沟两侧,质脆,种子金黄色,具三棱,种皮皱缩,有不规则纹理,捻碎后有丝相连。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