供应商信息
周素芹连翘主营
周素芹
主营商品:皂角、连翘
所在地区:安徽省亳州市
卖家信用:
卖家信用:
卖家信用:
卖家信用:
卖家信用:
卖家信用:
卖家信用:
卖家信用:
卖家信用:
卖家信用:
卖家信用:
卖家信用:
卖家信用:
卖家信用:
卖家信用:
卖家信用:
卖家信用:
卖家信用:
卖家信用:
卖家信用:
联系电话:15855875023
开店时间:2013-04-11
店铺搜索
 产品名:
 价格:
友情链接
 
 
皂角 大货 价格面议
商品编号:1304161560169563
商品价格:价格面议
库存数量:10000 kg
商品重量:1000克(g)
浏览数量:394
购买数量:
kg  库存: 10000 kg
该商品店铺还未发布价格,暂时无法购买,您可以选择收藏!
我要分享:
 中药名称
  [1]【药名】皂角。
皂角  【别名】鸡栖子、皂荚、大皂荚、长皂荚、悬刀、长皂角、大皂角、乌犀。
  【汉语拼音】zào jiá。
  【英文名】Chinese Honeylocust Fruit。
  【拉丁植物动物矿物名】Gleditsia sinensis Lam.[G.horrida Willd.]。
  【科属分类】豆科、皂荚属。
  【性味】辛;咸;温;有毒
  【归经】肺;大肠经。
  【功效分类】止咳药、祛痰药、祛湿药、生发药剂。
  【功效】祛痰止咳;开窍通闭;杀虫散结。
  【主治】痰咳喘满;中风口噤;痰涎壅盛;神昏不语;癫痫;喉痹;二便不通;痈肿疥癣。
  【生态环境】生于路边、沟旁、住宅附近比较常见。
  【采收和储藏】栽培5-6年后即结果,秋季果实成熟变黑时采摘,晒干。
  【资源分布】分布于东北、华北、华东、华南以及四川、贵州等地。
  【出处】《中华本草》[2]
 
编辑本段功效作用
  1、脱发,白发。用皂角加以何首乌研磨成粉末状,每日洗头,可减轻脱发,白发状况。
皂角  2、腰脚风痛、不能履地。用皂角子一千二百个,洗净,以、酥少许熬香,研为末,加蜜做成丸子,如梧子大。每服三十丸,空心服,以蒺藜子、酸仁汤送下。
  3、大肠虚秘(时泻时秘)。治方同上,服至百丸,以通为度。
  4、下痢不止。用皂角子瓦焙为末,加米糊和成丸子,如梧子大。每服四、五十丸,陈茶送下。
  5、肠风下血。用皂角子、槐实各50克,加粘谷糠炒香,去糠,研为末,每服10克,陈粟为汤送下。此方名“神效散”。
  6、里急后重。用无蛀的皂角子(米糠炒过),加枳壳(炒过),等分为末,以饭和末成丸子,,如梧子大。每服三十丸,热汤送下。
  7、小儿流涎(由于脾热有痰)。用皂角子仁半两、半夏(姜汤泡七次)钱二分,共研为末,加姜汁调成丸子,如麻子大。每服五丸,温水送下。
  8、妇女难产。吞皂角子二枚。
  9、风虫牙痛。用皂角子研为末,棉裹末约弹子大两颗,醋煮热,交替熨患处。每且可熨三、五次。
  10、一切疔肿
  1.中风口噤、涎潮上。用皂角一挺,去皮,以猪油涂炙成黄色,研为末,每服一钱,温酒调下。体壮者可服二钱,以吐出风涎为度。
  2.中风口。用皂角五两,去皮,为末,加陈年老醋调匀,左 涂右侧,右 涂左侧。药干再涂。
  3.中暑不省。用皂荚一两(烧存性)、甘草一两(微炒为末),以温水调一钱灌下。
  4.喉痹封口。用皂荚生研为末,取少许点患处,同时以醋调药厚涂项下。不久,病处裂破出血即愈。
  5.咽喉肿痛。用皂荚一挺,去皮,米醋浸、炙七次,勿令过焦,研为末。每次少放入咽,吐涎则痛止,病渐愈。
  6.风邪疾。用皂荚(烧存性)四两,苍耳根、茎、叶(日干)四两,密陀僧一两,共研为末,做成丸子,如梧子大,以朱砂为衣。每服三、四十丸,枣汤送下。一天服二次,病稍减,只服二十丸。此方名“抵住丸”。
  7.咳逆上气、唾浊,不能睡卧。用皂荚(炙,去皮、子)研为末,加蜜做成丸子,如梧子大。每服一丸,枣膏汤送下。白天服三次,夜间服一次。
  8.痰喘咳嗽。用长皂荚三长(去皮、子),一荚中装半夏十粒,一荚中装中巴豆,蜜制关夏。再一起火炙成黄色,研为末。每用二、三分,于临卧时以姜汁调服。用特效。
  9.牙病喘息、喉中有声。用肥皂荚两挺,酥炙取肉,研为末,加蜜做成丸子,如豆大。每服一丸,以微泻为度,不泻再服药。一天服一次。
  10.腹部肿痛。用皂荚(去皮、子)炙黄为末,加酒一斗,煮开以后饮服。一天服三次。
  11.二便不通用皂荚烧过,研为末,稀饭送服三钱,立通。又方:用皂荚炙过,去皮、子,研为末,加酒、面糊成丸子。每服五十丸。酒送下。又方;用皂荚烧出烟,放在桶内人坐桶上受烟熏。亦有效。
  12.黄肿气喘。用无蛀的皂角,去皮、子,醋涂,炙焦为末,取一钱,加巴豆(去油膜)七枚,以淡醋研好墨和成丸子,如麻子大。每服三丸,饭后服,陈桔皮汤送下。一天服三次,隔二日增药一丸,以愈为度。
  13.身、面发肿。用皂荚去皮炙黄。锉取三升,放酒一斗中浸透后煮沸。每服一升,一天服三次。
  14.脚气肿痛。用皂角、赤小豆,共研为末,酒醋调匀贴患处。
  15.突然头痛。用皂角研末,吹入鼻中,令打喷嚏。
  16.风热牙痛。用皂角一挺,去子,装满盐,再加白矾少许,黄泥封固,火煅后研为末,每日擦牙。
  17.风虫牙痛。用皂荚研末涂齿上,有涎即吐去。又方:用皂荚、食盐,等分为末,每日擦牙。
  18.肠风下血。用长皂角五挺,去皮、子、酥炙三次,研为末,精羊肉十两,细切,捣烂,和皂角末为丸,如梧子大。每服二十丸,温水送下。
  19.脱肛。用无蛀的皂角五挺,捶碎,加水揉取汁浸患处,自收上。收后以热水烫腰肚上下,令皂角气行,好不再脱肛。另外还须用皂角去皮,酥乐为末,加枣肉和成丸子,米汤送服三十丸。
  20.肾囊偏痛。用皂角连皮研末,调水敷涂痛处。
  21.肛门肿痛。用皂角(炒焦)、水粉(炒),等分为末,热醋调匀,摊巾贴患处,频频以水潮润。又方:用皂角七片,煨黄,去皮,出火毒后研为末。每服五钱,空心服,温酒送下。
  22.妇女吹乳。用皂角去皮,蜜炙,研细,酒送服一钱。又方:“妇人吹奶法如何?皂角烧灰蛤粉和。热酒一杯调八字(按:一字等于分五厘),管教时刻笑呵呵。”
  23.丁肿恶疮。用皂角去皮,酥炙焦。研为末,加麝香、人粪各少许,调匀涂患处,几天后疮根拔出。
  24.小儿头疮。用皂角烧黑为末,剥去疮痂敷涂。几次即愈。
  25.足上风疮(甚痒)。用皂角炙热烙患处。
  26.大风癞。用找皂角二十条,炙过,去皮、子,以酒煎稠,滤过。冷后,加入雪糕做成丸子,如梧子大。每服五十丸,酒送下。
  27.积年疮疮。用皂角放猪肚内煮熟,去掉皂角,只吃猪肚。
  28.鱼骨鲠咽。用皂角研末,吹鼻取嚏。
  29.肾风阴痒。用稻草烧皂角,烟熏十多次,痒即止。用皂角子仁研末敷涂,几日可愈。
  30、年久瘰疬。用无蛀皂角子一百粒、米醋一升、硇砂二钱,同煮干,炒信酥。依疬子多少,每一疬子服一粒,细嚼后米汤送下。酒浸煮服亦可。体虚的病人不用硇砂。
 
编辑本段形态特征
皂角   落叶乔木,高达15-30m,树干皮灰黑色,浅纵裂,干及枝条常具刺,刺圆锥状多分枝,粗而硬直,小枝灰绿色,皮孔显著,冬芽常叠生,一回偶数羽状复叶,有互生小叶3-7对,小叶长卵形,先端钝圆,基部圆形,稍偏斜,薄革质,缘有细齿,背面中脉两侧及叶柄被白色短柔毛,杂性花,腋生,总状花序,花梗密被绒毛,花萼钟状被绒毛,花黄白色,萼瓣均4数。荚果平直肥厚,长达10-20厘米,不扭曲,熟时黑色,被霜粉,花期5-6月,果熟9-10月。    鸡栖子、皂角、大皂荚、长皂荚、长皂角、大皂角药用部位:果实药材性状:干燥荚果呈长条形而扁,或稍弯曲,长15~25cm,宽2~3.5cm,厚0.8~1.4cm。表面不平,红褐色或紫红色,被灰白色粉霜,擦去后有光泽。两端略尖,基部有短果柄或果柄断痕,背缝线突起成棱脊状。质坚硬,摇之有响声。剖开后呈浅黄色,内含多数种子。种子扁椭圆形,外皮黄棕色而光滑,质坚。气味辛辣,嗅其粉末则打喷嚏。
编辑本段产地习性
  原产中国长江流域,分布极广,自中国北部至南部及西南均有分布。多生于平原、山谷及丘陵地区。但在温暖地区可分布在海拔1600米处。
编辑本段生态习性
  性喜光而稍耐荫,喜温暖湿润气候及深厚肥沃适当湿润土壤,但对土壤要求不严,在石灰质及盐碱甚至粘土或砂土均能正常生长。皂荚的生长速度慢但寿命很长,可达六七百年。属于深根性树种。需要6-8年的营养生长才能开花结果。但是其结实期可长达数百年。花期4-5月;果熟期10月。
编辑本段园林用途
  皂荚冠大荫浓,寿命较长,非常适宜作庭荫树及四旁绿化树种。另外、皂荚果实富含胰皂质,故可以煎汁代替肥皂使用;种子榨油可作润滑剂及制肥皂,药用有治癣及通便之功效;皂刺及荚果均可药用;叶、荚煮水还可杀红蜘蛛。皂荚木材坚硬,耐腐耐磨,但易开裂,而且新伐材有很浓郁的气味,因此只可以做家具,建筑中的柱与桩,器物上的把与柄等。
编辑本段同属常见种
1.山皂荚
  (G. melanacantha Tang et Wang):其主要特征为小枝灰绿色,无毛,分枝状刺,但微压扁,黑棕色。一回羽状复叶,有小叶6-22枚,缘具细圆锯齿。雌雄异株,荚果条形,纸质、棕黑色、扭曲,长达20-30厘米。
2.日本皂荚
  (G. japonica Miq.):近似山皂荚,与山皂荚的主要区别为本种小枝绿褐色至赤褐色。小叶较山皂荚明显大而厚,新枝上叶多呈二回羽状复叶,荚果长而扁圆平、扭曲、且有泡状隆起。
3.猪牙皂
  (G. officinalis Hemsl):本种近似皂荚,干皮深灰黑色,纵裂较深,刺单一或分枝,呈圆锥状,赤褐色,常见在老枝分叉处密集生长,小枝灰色,皮孔显著,一回偶数羽状复叶,有小叶6-16枚,缘具不规则细锯齿,小叶柄深褐色密被绒毛。荚果两型:小果镰刀状,肥厚无种子;大果扁平、直或略弯,有种子数粒。大、小果均具长喙。熟后红棕色被霜粉。山东邹城特产树种,荚果入药。
4.野皂荚
  (G. heterophylla Bunge):多为灌木,树皮灰色。多二分枝刺,细而短。当年生枝密被灰黄色短柔毛,一或二回羽状复叶,不占10-28枚,叶片较小,长仅0.8-1.2厘米,腋生或顶生穗状花序,花白色,荚果具长柄,长椭圆形,扁而薄,具喙尖,熟后红褐色,有种子1-3粒,多用作绿篱。   该物种为中国植物图谱数据库收录的有毒植物,其毒性为豆荚、种子、叶及茎皮有毒。人口服200克皂荚的水煎剂可中毒死亡。于服后10分钟出现呕吐,2小时后腹泻,继之痉挛、神志昏迷、呼吸急促,8小时后死亡。尸检可见脑水肿充血,内脏粘膜充血、水肿呈毒血症及缺氧症。小鼠腹腔注射17g/kg种子的乙醇提取物出现活动减少、安静伏地,死亡。
编辑本段水皂角
[3]【别名】 水皂荚、田皂角、关门草、水通草 《江苏中药名实考》) ,金豆子(《贵州民间方药集》),
【直属分科】为豆科植物。
【功用主治】清热,利湿,治水肿,热淋,小便赤涩, 热病烦渴,乳汁不下。
【外观特征】
一年生草本植物,成年水皂角,外表绿色,高约30~60厘米 ,枝茎上长短硬毛,小叶8~35对; 花瓣约5,倒卵形,长4~7毫米;雄蕊4;雌蕊1,
水皂荚:果实扁平,外似扁豆,长圆形状 ,长约三到五厘米,每片里面含六颗种子,(水皂角种子)有毒,不可入口。
水皂荚:花瓣为黄色或淡黄色,花期约7~8月。     
生长环境:稻田水边,草地、湿润沟坡,路边。
分布地带:浙江、江西、山东、河北,贵州、东北、四川等
 【采集加工】:采全草,夏秋时采,晾干。
【用作药材】
     选用水皂角干草,质硬易折断 ,茎枝圆形,表面有纵纹及疣状皮孔,呈黄白色;
【性味】甘苦,平。
编辑本段药用价值
皂角子
  1、腰脚风痛、不能履地。用皂角子一千二百个,洗净,以、酥少许熬香,研为末,加蜜做成丸子,如梧子大。每服三十丸,空心服,以蒺藜子、酸仁汤送下。   
  2、大肠虚秘(时泻时秘)。治方同上,服至百丸,以通为度。   
  3、下痢不止。用皂角子瓦焙为末,加米糊和成丸子,如梧子大。每服四、五十丸,陈茶送下。   
  4、肠风下血。用皂角子、槐实各一两,加粘谷糠炒香,去糠,研为末,每服一钱,陈粟为汤送下。此方名“神效散”。   
  5、里急后重。用无蛀的皂角子(米糠炒过),加枳壳(炒过),等分为末,以饭和末成丸子,,如梧子大。每服三十丸,热汤送下。   
  6、小儿流涎(由于脾热有痰)。用皂角子仁半两、半夏(姜汤泡七次)钱二分,共研为末,加姜汁调成丸子,如麻子大。每服五丸,温水送下。   
  7、妇女难产。吞皂角子二枚。   
  8、风虫牙痛。用皂角子研为末,棉裹末约弹子大两颗,醋煮热,交替熨患处。每且可熨三、五次。   
  9、一切疔肿   
  (1)中风口噤、涎潮上。用皂角一挺,去皮,以猪油涂炙成黄色,研为末,每服一钱,温酒调下。体壮者可服二钱,以吐出风涎为度。   
  (2)中风口 。用皂角五两,去皮,为末,加陈年老醋调匀,左 涂右侧,右 涂左侧。药干再涂。   
  (3)中暑不省。用皂荚一两(烧存性)、甘草一两(微炒为末),以温水调一钱灌下。   
  (4)喉痹封口。用皂荚生研为末,取少许点患处,同时以醋调药厚涂项下。不久,病处裂破出血即愈。   
  (5)咽喉肿痛。用皂荚一挺,去皮,米醋浸、炙七次,勿令过焦,研为末。每次少放入咽,吐涎则痛止,病渐愈。   
  (6)风邪疾。用皂荚(烧存性)四两,苍耳根、茎、叶(日干)四两,密陀僧一两,共研为末,做成丸子,如梧子大,以朱砂为衣。每服三、四十丸,枣汤送下。一天服二次,病稍减,只服二十丸。此方名“抵住丸”。   
  (7)咳逆上气、唾浊,不能睡卧。用皂荚(炙,去皮、子)研为末,加蜜做成丸子,如梧子大。每服一丸,枣膏汤送下。白天服三次,夜间服一次。   
  (8)痰喘咳嗽。用长皂荚三长(去皮、子),一荚中装半夏十粒,一荚中装中巴豆,蜜制关夏。再一起火炙成黄色,研为末。每用二、三分,于临卧时以姜汁调服。用特效。   
  (9)牙病喘息、喉中有声。用肥皂荚两挺,酥炙取肉,研为末,加蜜做成丸子,如豆大。每服一丸,以微泻为度,不泻再服药。一天服一次。   
  (10)腹部肿痛。用皂荚(去皮、子)炙黄为末,加酒一斗,煮开以后饮服。一天服三次。   
  (11)二便不通用皂荚烧过,研为末,稀饭送服三钱,立通。又方:用皂荚炙过,去皮、子,研为末,加酒、面糊成丸子。每服五十丸。酒送下。又方;用皂荚烧出烟,放在桶内人坐桶上受烟熏。亦有效。   
  (12)黄肿气喘。用无蛀的皂角,去皮、子,醋涂,炙焦为末,取一钱,加巴豆(去油膜)七枚,以淡醋研好墨和成丸子,如麻子大。每服三丸,饭后服,陈桔皮汤送下。一天服三次,隔二日增药一丸,以愈为度。   
  (13)身、面发肿。用皂荚去皮炙黄。锉取三升,放酒一斗中浸透后煮沸。每服一升,一天服三次。   
  (14)脚气肿痛。用皂角、赤小豆,共研为末,酒醋调匀贴患处。   
  (15)突然头痛。用皂角研末,吹入鼻中,令打喷嚏。   
  (16)风热牙痛。用皂角一挺,去子,装满盐,再加白矾少许,黄泥封固,火煅后研为末,每日擦牙。   
  (17)风虫牙痛。用皂荚研末涂齿上,有涎即吐去。又方:用皂荚、食盐,等分为末,每日擦牙。   
  (18)肠风下血。用长皂角五挺,去皮、子、酥炙三次,研为末,精羊肉十两,细切,捣烂,和皂角末为丸,如梧子大。每服二十丸,温水送下。   
  (19)脱肛。用无蛀的皂角五挺,捶碎,加水揉取汁浸患处,自收上。收后以热水烫腰肚上下,令皂角气行,好不再脱肛。另外还须用皂角去皮,酥乐为末,加枣肉和成丸子,米汤送服三十丸。   
  (20)肾囊偏痛。用皂角连皮研末,调水敷涂痛处。   
  (21)肛门肿痛。用皂角(炒焦)、水粉(炒),等分为末,热醋调匀,摊巾贴患处,频频以水潮润。又方:用皂角七片,煨黄,去皮,出火毒后研为末。每服五钱,空心服,温酒送下。   
  (22)妇女吹乳。用皂角去皮,蜜炙,研细,酒送服一钱。又方:“妇人吹奶法如何?皂角烧灰蛤粉和。热酒一杯调八字(按:一字等于分五厘),管教时刻笑呵呵。”   
  (23)丁肿恶疮。用皂角去皮,酥炙焦。研为末,加麝香、人粪各少许,调匀涂患处,几天后疮根拔出。   
  (24)小儿头疮。用皂角烧黑为末,剥去疮痂敷涂。几次即愈。   
  (25)足上风疮(甚痒)。用皂角炙热烙患处。   
  (26)大风癞。用找皂角二十条,炙过,去皮、子,以酒煎稠,滤过。冷后,加入雪糕做成丸子,如梧子大。每服五十丸,酒送下。   
  (27)积年疮疮。用皂角放猪肚内煮熟,去掉皂角,只吃猪肚。   
  (28)鱼骨鲠咽。用皂角研末,吹鼻取嚏。   
  (29)肾风阴痒。用稻草烧皂角,烟熏十多次,痒即止。用皂角子仁研末敷涂,几日可愈。   
  10、年久瘰疬。用无蛀皂角子一百粒、米醋一升、硇砂二钱,同煮干,炒信酥。依疬子多少,每一疬子服一粒,细嚼后米汤送下。酒浸煮服亦可。体虚的病人不用硇砂。
皂角刺
  全年可采,干燥或辰鲜切片后再干燥,生用。性辛、温。功能托毒排脓、活血消痈,适应于痈疽疮毒初起或脓成不溃者。用量 3-10g。外用适量,醋煎涂患处。   1、小便淋闭。用皂角刺(烧存性)、破故纸,等分为末,酒送服适量。   2、肠风下血。用皂角刺灰二两,胡桃仁、胡故纸(炒)、槐花(炒)各一两,共研为末。每服一钱,米汤送下。   3、伤风下痢(伤风久不愈,下痢脓血一天数十次)。用皂角刺、枳实(麸炒)、槐花(生用)各半两,共研为末,加炼蜜做丸子,如梧子大。每服三十丸,米汤送下。天服二次。   4、胎衣不下。用皂角刺烧为灰,酒送服三钱,另嚼葵子三、五粒,以患处如针刺为见效。   5、乳痈。用皂角刺(烧存性)两、蚌粉一钱,共研为末,每服一钱,温酒送下。   6、疮肿无头。用皂角刺烧灰,酒送服三钱,另嚼葵子三、五粒,以患处如针刺为见效。   7、大风疬疮。用黄蘖末、皂角刺灰各三钱,研匀,空心服,酒送下。服药后,吃粥两三天及补乞药数剂。如四肢浮肿,有针刺出水再服,忌一切鱼肉和引风之物。   8、背疮不溃。用皂角刺(麦麸炒黄)两、绵黄芪(焙)一两、甘草半两,共研为末。每服一钱,以酒一碗乳香去渣乘热送下。
木皮、根皮
  风热痰气,杀虫,产后肠脱。
编辑本段现代研究
主要成分:
皂角  荚果含三萜皂甙、鞣质.皂甙有皂荚甙(Gledinin), 水解后得甙元(Gledigenin)和皂荚皂甙(Gleditschiasaponin), 水解后得甙元(Gleditschiasapogenin)及阿拉伯糖(Arabinose).此外, 尚含蜡醇(Ceryl alcohol)、廿九烷(Nonacosa- ne)、豆甾醇(Stigmasterol)、谷甾醇(Sitosterol)等. 同属植物 Gleditsia triacanthos L. 的叶含大量生物碱三刺皂荚碱(Triacanthin).
药理作用:
  1. 祛痰作用 含皂甙类的药物, 能刺激胃黏膜而反射性的促进呼吸道黏液分泌, 产生祛痰作用(恶心性祛痰药).动物实验证明: 皂荚煎剂灌胃有明显的祛痰作用, 能使猫呼吸道分泌增加, 但较桔梗、前胡为差, 持续时间较短.   
  2. 抗菌作用 在试管内, 皂荚对大肠杆菌、宋内痢疾杆菌、变形杆菌、伤寒杆菌、副伤寒杆菌、绿脓杆菌、霍乱弧菌等革兰阴性肠内致病菌均有抑制作用.   
  皂荚水浸剂(1:3), 在试管内对堇色毛癣菌、星形奴卡菌等皮肤真菌均有不同程度的抑制作用.   
  3. 其他作用 三刺皂荚碱有罂粟碱样作用, 可治疗高血压病、支气管哮喘、消化性溃疡及慢性胆囊炎等.   
  皂甙有显著的溶血作用, 但皂荚的溶血作用与远志皂甙的即刻溶血作用不同, 一般出现较迟.   
  皂荚(1:230)对阴道滴虫有中度抑制作用, 其机制为: 皂甙能使阴道滴虫胞浆膜变薄, 胞浆爆出, 致虫体溃灭.   
  4. 皂甙的一般特性 皂甙存在于数百种植物之中.它能降低表面张力.其溶液(1:1000)振摇时, 溶液中每个气泡的表面皆可被皂甙包围而形成一薄膜, 而使泡沫持久不灭.同样, 遇油类物质亦可借皂甙薄膜而形成乳剂.皂甙能改变细胞表面的通透性, 而成为一般原浆毒.对胆甾醇有特别的亲和力, 有很强的溶血作用(作用于血细胞表面的类脂质), 但其溶血作用能被胆甾醇所对抗.对鱼类毒性很强, 高等动物对皂甙一般很少吸收, 因此其主要为局部黏膜的刺激作用及使分泌增加等.
编辑本段栽培技术
  用种子繁殖:10月采下果实,取出种子,随即播种;若春播,需将种子在水里泡胀后,再行播种。育苗时,开1.3m宽的高畦,撒施一层腐熟堆肥作为基肥,然后按行距33cm,开深约6-10cm的横沟,把种子每隔4-6cm播粒,播后施人畜粪水,并盖草木灰,最后盖土与畦面齐平。如遇天旱,要经常浇水。苗出齐后,要浅薅,并施人畜粪水,以后再中除、追肥1-2次。第2年再行1-2次中除、追肥等管理,到秋后即可移栽。移栽可按株距7-10m开穴,栽前把幼苗挖起,稍加修剪,每穴栽苗1株,盖土压实,最后再覆松土,使稍高于地面,浇水定根。   田间管理 栽后3-4年,每年要在穴边松土除草,并施草木灰或渣滓肥,促使迅速生长。
编辑本段性状
性状鉴别
皂角  (l)皂荚 果实呈扁长的剑鞘状而略弯曲.长15-20cm,宽2- 3.5cm,厚0.8-1.5cm,表面深紫棕色至黑棕色,被灰色粉霜,种子所在处隆起,基部渐狭而略弯,有短果柄或果柄痕。两侧有明显的纵棱线,摇之有响声,质硬,剖开后,果皮断面黄色,纤维性。种子多数,扁椭圆形,黄棕色,光滑。气特异,有强烈刺激性,粉末嗅之有催嚏性,味辛辣。以肥厚、色紫褐者为佳。   (2)猪牙皂 果实国柱形,略扁,弯曲作镰刀状,长4-12cm,直径0.5-1.2cm。表面紫棕色或紫黑色,被灰白色蜡质粉霜,擦去后有光泽,并有细小疣状突起及线状或网状裂纹,先端有鸟喙状花柱残基,基部具果梗痕。质硬脆,断面棕黄色,外果皮革质,中果皮纤维性,内果皮粉性,中间疏松,有灰绿色或淡棕黄色丝状物。纵向剖开可见整齐的凹窝,偶有发育不全的种子.气微、有刺激性,味微苦、辛,粉末有催嚏性。以个小、饱满、色紫黑、有光泽、肉多而粘、断面淡绿色者为佳。
显微鉴别
  猪牙皂果实(中部)横切面:外果皮1列细胞,类方形,排列紧密,外具角质层。中果皮外侧有石细胞组成的断续环带,维管束常斜向排列,纤维束多位于维管束内侧或外侧,草酸钙棱晶常见于石细胞群及维管束旁的薄壁细胞中,并有少数草酸钙簇晶;中果皮内侧有厚壁性孔纹细胞1至数列,类方形或长方形,其内外侧常伴有少量纤维束。内果皮厚,白色,由径向延长的薄壁细胞组成,并可见少数草酸钙小簇晶。
编辑本段化学成份
  荚果含三萜皂式:皂荚甙(gledinin),甙甙元为皂荚甙元(gledigenin),皂荚皂甙(gleditschia saponin)。尚含蜡酸(ced alcohol),二十九烷(nonacosane),正二十七烷(hepta-cosane),豆甾醇(stigmasterol),谷甾醇(sitosterol),鞣质(tannin)等。
编辑本段药理作用
1.皂甙的一般特性
  含皂甙的植物颇多,至少有50个不同科的400种植物含有之。它能降低表面张力。其溶液(1:10000)振摇时,则溶液中每个气泡的表面皆可被皂甙包围而形成一薄膜,故泡沫持久不灭。同样,遇油类物质亦可借皂甙薄膜而形成乳剂。它能改变细胞表面的通透件,而成为一般原浆毒。对胆甾醇有特别的亲和力,有很强的溶血作用(作用于血细胞表面的类脂质),胆甾醇可对抗其溶血作用。
2.祛痰作用
  含皂甙类的药物,能刺激胃粘膜而反射性的促进呼吸道粘液的分泌,产生祛痰作用(恶心性祛痰药)。在猫身上,皂荚确能使呼吸道分泌增加,但较桔梗、前胡为差,持续时间较短。
3.抗菌作用
  在试管中,皂荚对某些革兰氏阴性肠内致病菌有抑制作用。其水浸剂(1:3)在试管中对某些皮肤真菌也有抑制作用。美国皂角中所含之三刺皂荚碱(Triacanthin)有罂粟碱样作用,可治疗高血压病、支气管哮喘、消化性溃疡及慢性胆囊炎等。煎剂1g/kg给猫灌胃,能增加呼吸道粘液分泌,有祛痰作用。0.25%煎剂对离体大鼠子宫有兴奋作用。1:3水浸剂对堇色毛癣菌、星形奴卡菌有抑制作用。
编辑本段毒性
  对鱼类的毒性很强,高等动物对它一般很少吸收,故主要为对局部粘膜的刺激作用,使分泌增加等。但如服用剂量过大或胃肠粘膜有损伤或注射给药,均可产生全身毒性,血细胞溶解;特别是影响中枢神经系统,先痉挛,后麻痹,呼吸中枢麻痹即导致死亡。国内曾报告有服皂荚煎剂(200g加老醋1杯)中毒死亡者。大量皂荚中所含之皂甙不仅刺激胃肠粘膜,10分钟后即呕吐,以后有腹泻;而且腐蚀胃粘膜,发生吸收中毒。
编辑本段鉴别
  (1)取本品粉末0.5g,加乙醇5ml,煮沸2-3min,放冷,滤过,取滤液0.5ml,置小瓷血中,蒸干,放冷,加醋酐3滴,搅匀,加硫酸2滴,浙呈红紫色。(检查三萜类皂甙)   (2)取生理盐水稀释的2%新鲜兔血1ml,沿管壁加入本品生理盐水浸液(l:0.1g)若干,迅速发生溶血现象。(检查皂甙)   (3)薄层色谱 取本品粗粉1g,加甲醇30ml,加热回流6h,滤过,滤液蒸干,残渣溶于20ml水中,用乙醚提取2-3次,回收醚液,水层再用饱和的正丁醇提取3次,合并正丁醇提取液,减压浓缩至干,残渣用少量甲醇溶解,作供试液,以皂甙C(GSaC)作对照品。分别点样于同一硅胶G薄层板,以正丁醇-乙醇一氟水(10:2:5)展开,用20%磷银酸乙醇液喷雾后,于120℃烘烤10min,供试液色谱中在与对照品色谱的相应位置上显相同的深蓝色斑点。
编辑本段药方选录
  [4]1. 治疗卒中风口:大皂荚一两(去皮、子 研末下筛).以三年大醋和 左 涂右 右 涂左 干更涂之.(《备急千金要方》)   2. 治疗大肠风毒 泻血不止:皂荚(长一尺二寸者)五挺(去黑皮 涂酥三两 炙尽为度) 白羊精肉十两.上药 先捣皂荚为末 后与肉同捣令熟 丸如梧桐子大.每于食前以温水下二十丸.(《太平圣惠方》) ③治痰喘咳嗽:长皂荚三条(去皮、子),一荚入巴豆十粒,一荚入半夏十粒,一荚入杏仁十粒,用姜汁制杏仁,麻油制巴豆,蜜制半夏,一处火炙黄色,为末。每用一字,临卧以姜汁调下。(《余居士选奇方》)
④治大肠风毒,泻血不止:皂荚(长一尺二寸者)五挺(去黑皮,涂酥三两,炙尽为度),白羊精肉十两。上药,先捣皂荚为末,后与肉同捣令熟,丸如梧桐子大。每于食前以温水下二十丸。(《圣惠方》)
⑤治便毒痈疽:皂角(用尺以上者)一条,法醋煮烂,研成膏,敷之。(《仁斋直指方》)
⑥治大风诸癞:长皂角二十条。炙,去皮子,以酒煎稠,滤去渣,候冷,入雪糕,丸如梧子大。每酒下五十丸。(《仁斋直指方》皂角丸)
⑦治风癣疥癞或皮肤麻木,死肌,风痹顽皮等证:大皂荚二十条(去皮、子、弦)。切碎,水十五碗,熬成稠膏。每日用少许搽患处;再以十茶匙枸杞子汤调服。(《马敬思自得录方》) 【临床应用】
①治疗蛔虫性肠梗阻
取皂角1~3钱,研极细末和蜂蜜混合,加开水适量,频频口服(呕吐也坚持服),于1~2小时服完。同时配合肌注冬眠灵、阿托品、爱茂尔,针刺足三里、内关、天枢等。服药后以手轻柔腹部,于8~12小时后再以甘油20~30毫升,或10~20%氯化钠500~800毫升(以上药量小儿酌减)灌肠。治疗中需禁食,直至梗阻缓解为止;如呕吐重,禁食时间长,有水、电解质子衡紊乱者须予纠正。待有梗阻缓解征象(腹部包块、腹胀、阵发性腹痛、呕吐消失,排便排气)时即给予驱蛔剂。共观察40余例,皆于12~24小时之内梗阻解除。有的未及灌肠即自行排下棕红色粪便,有的混有蛔虫;大多数灌肠后排下粪便或蛔虫。蛔虫排出少者30余条,多者130余条。
②治疗耵聍栓塞
取皂荚1两,掰成1寸长的小段,加水4000毫升,文火煎取2000毫升,过滤,加防腐剂。用于滴耳,每次2~3滴。治疗500余例,快者可使耵聍在2~3小时内软化,当天能够冲洗;最慢者3~4天亦可软化溶解。
此外,皂荚粉与女贞子、千里光等配制成片剂,可用于治疗慢性气管炎。  
皂角可用来清洗衣物。皂荚 Zaojia 《神农本草经》
    为豆科植物皂荚Gleditsia sinensis Lam.的果实,又名皂角。形扁长者,称大皂荚;其植株受伤后所结的小型果实,弯曲成月牙形,称猪牙皂,又称小皂荚,均入药。主产于四川、河北、陕西、河南等地。秋季采摘成熟果实,晒干,切片生用,或炒用。        【药性】辛、咸,温。有小毒。归肺、大肠经。
       【功效】祛顽痰,通窍开闭,祛风杀虫。
       【应用】
       1.顽痰阻肺,咳喘痰多。本品辛能通利气道,咸能软化胶结之痰,故顽痰胶阻于肺见咳逆上气,时吐稠痰,难以平卧者宜用之,可单味研末,以蜜为丸,枣汤送服,即《金匮要略》皂荚丸。近代有以本品配麻黄,猪胆汁制成片剂,治咳喘痰多者。
       2.中风、痰厥、癫痫、喉痹痰盛。本品味辛而性窜,入鼻则嚏,入喉则吐,能开噤通窍,故如中风、痰厥、癫痫、喉痹等痰涎壅盛,关窍阻闭者可用之。若配细辛共研为散,吹鼻取嚏,即通关散(《丹溪心法附余》);或配明矾为散,温水调服,涌吐痰涎,而达豁痰开窍醒神之效,即稀涎散(《传家秘宝》)。
       此外,本品熬膏外敷可治疮肿未溃者,有散结消肿之效;以陈醋浸泡后研未调涂,可治皮癣,有祛风杀虫止痒之功。又本品味辛,能“通肺及大肠气”,而有通便作用,治便秘,可单用,也可配细辛研末,加蜂蜜调匀,制成栓剂用。
       【用法用量】研末服,1~1.5g;亦可入汤剂,1.5~5g。外用适量。
       【使用注意】内服剂量不宜过大,以免引起呕吐、腹泻。辛散走窜之性强,非顽疾证实体壮者慎用。孕妇、气虚阴亏及有出血倾向者忌用。
       【古籍摘要】
       1.《神农本草经》:“主风痹死肌,邪气;风头泪出,下水。利九窍。”
       2.《本草纲目》:“通肺及大肠气,治咽喉痹塞,痰气喘咳,民疠济癣。”“其味辛而性燥,气浮而散。吹之异之,则通上下诸窍;服之则治风湿痰喘肿满,杀虫;涂之则散肿消毒,搜风治疮。”
       3.《本经逢原》:“大小二皂,所治稍有不同,用治风痰,牙皂最胜,若治湿痰,大皂力优。”
       【现代研究】
       1.化学成分:本品含三萜类皂苷、鞣质、蜡醇、廿九烷、豆甾醇等。
       2.药理作用:皂苷能刺激胃粘膜而反射性地促进呼吸道粘液的分泌,从而产生祛痰作用:煎剂对离体大鼠子宫有兴奋作用;对堇色毛癣菌,星形奴卡氏菌有抑制作用。大量皂荚中所含之皂苷,不仅刺激胃肠粘膜,产生呕吐、腹泻,而且腐蚀胃粘膜,发生吸收中毒,甚至产生全身毒性,引起溶血,特别是影响中枢神经系统,先痉挛后麻痹,呼吸中枢麻痹而死亡。
       3.临床研究:皂荚研细末吹入鼻腔,可止呃逆(中医杂志,1995,7:389)、治疗急性心悸(窦性心动过速、室上性心动过速)(中医杂志,1995,7:418);皂荚蜜丸服,治痰稠不易咳出之肺结核、肺脓肿、肺心病、支气管扩张、支气管肺炎、支气管炎及肺不张等呼吸系统疾病,有较好祛痰作用(中华内科杂志,1982,12:783);皂荚研末,用糖拌服,治小儿厌食症,总有效率94.5%(湖北中医杂志,1987,1:25);大皂角炒,研末,入醋收膏,贴敷患侧口角,治面神经炎300例,痊愈250例,好转40例,无效10例(陕西中医学院学报,1995,4:25);皂荚与苦参煎水熏洗,治滴虫性阴道炎68例,近期治愈39例,远期治愈12例(甘肃中医,1996,3:36);皂荚用水、酒、醋、香油等制成浸出液或糊剂外搽或敷,可治疗疥疮(湖北中医杂志,1989,5:32)、带状疱疹、足癣、漆疮、丹毒、痱子(新中医,1995,1:45)。
       4.不良反应:皂荚所含的皂荚苷有毒,对胃粘膜有强烈的刺激作用,胃粘膜被破坏而吸收中毒,故用量过大,误食种子或豆荚,及注射用药均可致毒性反应。初感咽干、上腹饱胀及灼热感,继之恶心、呕吐、烦躁不安,腹泻,大便多呈水样,带泡沫。并有溶血现象,出现面色苍白、黄疸、腰痛、血红蛋白尿及缺氧症状等。同时出现头痛、头晕、全身衰弱无力及四肢酸麻等。严重者可出现脱水、休克、呼吸麻痹、肾衰而致死亡。
       中毒早期应立即催吐、洗胃、并口服牛乳、蛋清等以保护胃粘膜,必要时可导泻;静脉补液,维持水、电解质及酸碱平衡,并促进毒素排泄;有溶血征象者,应用碳酸氢钠以碱化尿液,严重者输血、给氧、酌用可的松类激素,如氢化可的松或地塞米松等;并作对症处理。中药解毒:以生姜9g、香芋9g、赤芍9g、乌药9g、藿香6g、羌活6g、大腹皮12g,水煎服。或以黄柏9g,甘草6g,煎服。
       附药 皂角刺
       为皂荚树的棘刺,又名皂角针。性味辛温。功能消肿排脓,祛风杀虫。用于痈疽疮毒初起或脓成不溃之证以及皮癣、麻风等。煎服3~10克。外用适量,醋煎涂患处。痈疽已溃者忌用。
       皂角【临床应用】①治疗蛔虫性肠梗阻 :取皂角1~3钱,研极细末和蜂蜜混合,加开水适量,频频口服(呕吐也坚持服),于1~2小时服完。同时配合肌注冬眠灵、阿托品、爱茂尔,针刺足三里、内关、天枢等。服药后以手轻柔腹部,于8~12小时后再以甘油20~30毫升,或10~20%氯化钠500~800毫升(以上药量小儿酌减)灌肠。治疗中需禁食,直至梗阻缓解为止;如呕吐重,禁食时间长,有水、电解质子衡紊乱者须予纠正。待有梗阻缓解征象(腹部包块、腹胀、阵发性腹痛、呕吐消失,排便排气)时即给予驱蛔剂。共观察40余例,皆于12~24小时之内梗阻解除。有的未及灌肠即自行排下棕红色粪便,有的混有蛔虫;大多数灌肠后排下粪便或蛔虫。蛔虫排出少者30余条,多者130余条。   ②治疗耵聍栓塞 :取皂荚1两,掰成1寸长的小段,加水4000毫升,文火煎取2000毫升,过滤,加防腐剂。用于滴耳,每次2~3滴。治疗500余例,快者可使耵聍在2~3小时内软化,当天能够冲洗;最慢者3~4天亦可软化溶解。   ③此外,皂荚粉与女贞子、千里光等配制成片剂,可用于治疗慢性气管炎。
皂荚 ,又名皂角树,是我国特有的苏木科皂荚属树种之一,生长旺盛,雌雄异株,雌树结荚(皂角)能力强。皂荚果是医药食品、保健品、化妆品及洗涤用品的天然原料;皂荚种子可消积化食开胃,并含有一种植物胶(瓜尔豆胶)是重要的战略原料;皂荚刺(皂针)内含黄酮甙、酚类,氨基酸,有很高的经济价值。 
周素芹连翘主营 地址:安徽省亳州市谯城区安徽省亳州市王詹庄
技术支持:药博商城|旺铺标准版
旺铺管理入口|免责声明|客服中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