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拼音名】 Yě Jú Huā 【英文名】 FLOS CHRYSANTHEMI INDICI 【别名】野菊、野黄菊、苦薏 【来源】本品为菊科植物野菊Chrysanthemum indicum L.的干燥头状花序。秋、冬二季花初开放时采摘,晒干,或蒸后晒干。 【性状】本品呈类球形,直径0.3~1cm,棕黄色。总苞由4~5层苞片组成,外层苞片卵形或条形,外表面中部灰绿色或淡棕色,通常被有白毛,边缘膜质;内层苞片长椭圆形,膜质,外表面无毛。总苞基部有的残留总花梗。舌状花1轮,黄色,皱缩卷曲;管状花多数,深黄色。体轻。气芳香,味苦。 【鉴别】取本品粉末3g,加乙醇40ml,加热回流1 小时,滤过,滤液照下述方法试验。 (1)取滤液1 滴,点于滤纸上,喷洒三氯化铝试液,晾干,置紫外光灯(365nm)下观察,显黄绿色荧光。 (2)取滤液2ml ,加镁粉少量与盐酸4~5滴,加热,显棕红色。 【性味】苦、辛,微寒。 【归经】归肝、心经。 【功能主治】清热解毒。用于疔疮痈肿,目赤肿痛,头痛眩晕。 【用法用量】 9~15g。外用适量,煎汤外洗或制膏外涂。 【摘录】《中国药典》 野菊花的功效 功能清热解毒,消肿。对金黄色葡萄球菌、白喉杆菌、链球菌、绿脓杆菌、蒺疾杆菌、流感病毒,均有抑制作用。 临床用于: 1.上感、流感:菊花、金银花、连翘、牛蒡子各9g,薄荷、甘草各6g,水煎服。 2.急性化脓性炎症:鲜野菊花及叶30—60g,水煎频服,并用其花及叶30—60g,水煎,外洗或捣烂外敷患处。 3.高血压:野菊花、草决明各15g,泡水代茶饮(对肝热型高血压尤为适合)。 4.咽喉肿痛、瘰病、目赤肿痛等:可与其他药配伍应用。 野菊花含菊醇、野菊花内酯、氨基酸、微量元素等多种活性成分。其水提取液对心血管系统有明显保护作用,能提高心输出量,增加心肌供氧量,保护缺血心肌的正常生理功能。野菊花水提物及水蒸气蒸馏法提取的蓝绿色挥发油对多种致病菌、病毒有杀灭或抑制活性,水提取物对金黄色葡萄球菌、痢疾杆菌、大肠埃希菌、伤寒杆菌等的抑制活性强于挥发油;并有抗炎、抗氧化、镇痛活性。 1、对心血管系统的作用:野菊花水提醇沉法制得的注射液静脉注射 1.5-2.0g(生药)/kg于麻醉猫,冠脉流量立即增加93%,持续观察40分钟冠脉流量均较给药前增加,有显著性差异。 2、对血小板聚集的影响 3、降压作用:野菊花的降压机理不是降低心输出量或阻滞交感神经节,也不是通过迷走神经反射机制,而是通过抗肾上腺素和扩张外周血管,以及可能还和抑制血管运动中枢有关。 4、抗病原微生物 5、促进白细胞吞噬功能:体外试验,1:1280 浓度的野菊花煎剂,有促进人体白细胞吞噬金黄色葡萄球菌的作用,但其水煎剂液则无此作用。 野菊花水煎醇沉制取物,50或150 mg 腹腔注射于银环蛇或眼睛蛇蛇毒中毒的小鼠,与对照组比较,死亡率有所降低;但对尖吻蝮蛇毒中毒的小鼠,无治疗作用。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