桂枝
药名:桂枝。
汉语拼音:gui zhi。
英文名:Cassia Twig。
拉丁文名:Ramulus Cinnamomi
功效分类:解表药。
科属分类:樟科。
别名:柳桂。
性味:辛;甘;性温。
归经:膀胱经;心经;肺经。
功能:散寒解表;温通经脉;促阳化气。
主治:风寒表证;寒湿痹痛;四肢厥冷;经闭痛经;癥瘕结块;胸痹;心悸;痰饮;小便不利。
用法用量:内服:煎汤1.5-6g,大剂量,可用至15-30g;或入丸、散。
生态环境:生于常绿阔叶林中,但多为栽培。
资源分布:分布福建、台湾、海南、广东、广西、云南等地的热带及亚热带地区均有栽培,其中尤以广西栽培为多,大多为人工纯林。
药材基源:为樟科植物肉桂的嫩枝。
采收储藏:肉桂定植2年后,采折嫩枝,去叶,晒干。或取肉桂树砍伐后多余的萌蘖从齐地面处剪断或取修枝、间伐的枝条,晒干。
炮制方法:
桂枝:用水稍浸泡,捞起,闷润至透,切片,晾干,筛去屑。
桂枝木:取去皮桂枝,稍浸泡,润透,切片,晾干。
桂枝尖:取桂枝的细枝梢,稍浸,闷润至透,切片,晾干。
产品展示:

桂枝
性状鉴别
枝长圆柱形,多分枝,长30-70cm,粗端直径0.3-1cm。表面棕色或红棕色,有细皱纹及小疙瘩状叶痕、枝痕和芽痕,皮孔点状或点状椭圆形。制裁硬而脆,易折断,断面皮部红棕色,可见一淡黄色石细胞环带,木部黄白色至浅黄棕色,髓部略呈方形。有特异香气,味甜、微辛,皮部味较浓。 以枝条嫩细均匀,色红棕,香气浓者为佳。
显微鉴别
枝横切面:表皮细胞1列,嫩枝可见单细胞非腺毛。木栓细胞3-5列,最内1列细胞外壁增厚。皮层有油细胞、粘液细胞及石细胞散在。中柱鞘部位石细胞群断续排列成环,并伴有纤维束。韧皮部有油细胞、粘液细胞及纤维散在。形成层明显。木质部射线宽1-2列细胞,含有棕色物质及细小草酸钙针晶。髓部细胞壁略厚,木化。本品薄壁细胞含淀粉粒。
理化鉴别
薄层色谱:取本品粉末0.5g,加乙醇10ml,密塞,冷浸20min,时时振摇,滤过,滤液作为供试溶液。另取桂皮醛对照品,加乙醇制成每1ml含1μl的溶液,作为对照品溶液。吸取供试品溶液10-15μl,对照品溶液2μl,分别点于同一硅胶G薄层板上,以石油醚(60-90℃)-醋酸乙酯(17:3)为展开剂,展开,取出,晾干,喷2%二硝基苯肼乙试液。供试品色谱中,在与对照品色谱相应的位置上,显相同的橙红色斑点。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