麻黄根 - 功用主治
治阳虚自汗,阴虚盗汗。
① 陶弘景 :止汗,夏月杂粉用之。
② 《滇南本草》 :止汗,实表气,固虚,消肺气、梅核气。
③ 《四川中药志》 :敛汗固表。
用法与用量
内服:煎汤,3~5钱;或入丸、散。
外用:研细作扑粉。
麻黄根 - 资源分布
分布于江苏南部、江苏南部、浙江、福建北部、安徽南部及大别山区、江西北部、西至湖南西南部及贵州松桃等地的涤拔1400m以下的山地;浙江西天目山海拔1000m以下地带有野生大树。
生态环境
1.生于干山坡、平原、干燥荒地、河床、干草原、河滩附近及固定沙丘,常成片丛生。
2.生于干旱荒漠、多砂石的山脊、山顶或草地。
3.生于海拔数百米至2000m的干旱荒漠、沙漠、戈壁、干旱山坡或草地上。
麻黄根 - 鉴别
麻黄根性状鉴别根多呈圆柱形,略弯曲,长8-25cm,直径0.5-1.5cm。表面均呈红棕色或灰综色,有纵皱及支根痕,外皮业糙,易成片状剥落;上端较粗,偶有膨大的根头,下部较细,常扭曲。根茎粗细均匀,具突起的节,节间长0.7-2cm。体轻,质硬脆,易折断,断面皮部黄白色,木部淡黄色或黄色,射线放射状排列,根茎中部有髓。无臭,味微苦。以质硬、外皮色红棕色、断面色黄白者为佳。
显微鉴别根及根芭横切面:根的最外面有落皮层,基间散有纤维群及石细胞;木栓层为10余列细胞。皮层狭窄,有纤维和纤维束散在。木质部发达,所轮明显,由导管、管胞及木纤维组成,射线宽广,无髓。根茎射线较窄,髓部明显,散有纤维,薄壁细胞有纹孔。皮层及射线薄壁细胞含草酸钙砂晶。
粉末特征:棕红色或棕黄色。木栓细胞长方形,棕色,含草酸钙砂晶。纤维多单个散在,直径20-25μm,壁厚,木化,斜纹孔明显。螺纹、网纹导管直径30-50μm,导管分子穿孔板上具多数圆形穿孔。有时可见石细胞,呈长圆形、类纤维状或有分枝,直径20-50μm,壁厚。髓部薄壁细胞类方形、类长方形或类圆形,壁稍厚,具纹孔。薄壁细胞含草酸钙砂晶。
理化鉴别取本品纵剖面置紫外光下观察,皮部显蓝白色荧光,木部显黄色荧光,有的中心显金黄色荧光。
麻黄根 - 炮制方法
一、净制除去杂质,洗净(《药典85》)。
二、切制洗净,润透,切厚片,干燥(《药典85》)。
三、炮炙蜜制先将蜜放火锅内,用文火熔化,入药拌炒,炒至蜜吸透呈黄棕色,取出摊开放凉,不粘手。每麻黄根片100kg,用蜜15kg(《云南》)。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