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药“桑黄”,子实体无柄,菌盖扁半球形或马蹄形,木质,浅肝褐色至暗灰色或黑色,生于杨、柳、桦、栎等树干上。分布东北、华北、西北及四川、云南等地,能利五脏,软坚,排毒,止血,活血,和胃止泻。主治淋病,崩漏带下,症瘕积聚,癖饮,脾虚泄泻。 野生桑黄子实体无柄,菌盖扁半球形或马蹄形,2-12*3-21厘米,厚1.5-10厘米,木质,浅肝褐色至暗灰色或黑色,老时常龟裂,无皮壳,初期有细微绒毛,后变无毛,有同心环棱.边缘钝,深肉桂色至浅咖啡色,下侧无子实层.菌肉深咖啡色,硬,木质.菌管与菌肉近同色,多层,但层次不明显,年老的菌管层充满白色菌丝.管口锈褐色至酱色,圆形,每毫米4-5个.孢子近球形,光滑,无色,5-6*3-4微米.刚毛顶端尖锐,基部膨大,10-25*5-7微米.菌丝不分枝,无横隔,直径3-5微米. 生于杨、柳、桦、栎等树干上。分布东北、华北、西北及四川、云南等地。 【别名】猢狲眼、桑耳、针层孔菌 【来源】真菌类担子菌纲多孔菌目多孔菌科桑黄Phellinus igniarius(L. ex Fr.) Quel.[Fomes igniarius L. ex Fr.],以子实体入药。 【生境分布】生于杨、柳、桦、栎、杜鹃、四照花等阔叶树干上,造成心材白腐,多年生。 【性味归经】微苦,寒。 【功能主治】利五脏,软坚,排毒,止血,活血,和胃止泻。主治淋病,崩漏带下,症瘕积聚,癖饮,脾虚泄泻。
【功效】 桑黄,这味古老的中药,名气远不如冬虫夏草,可是它的功效却不比冬虫夏草差。 【治疗的方法】 1. 抗癌作用 主要是通过以下方式实现的: ① 强化免疫力,诱导癌细胞自行死亡; ② 抑制癌细胞的增殖及转移; ③ 减轻化疗和放疗的副作用; ④ 缓解癌症患者特有的疼痛; ⑤ 阻止溃疡、息肉、良性肿瘤等恶变为癌症; ⑥ 预防、避免癌症的复发。 2. 护肝作用 抗肝纤维化,促进肝细胞再生,可用于防治慢性肝炎、肝硬化、肝腹水等。 3. 降低和调整血糖浓度,有效的预防及改善糖尿病。 4. 降低血脂,防止动脉硬化,防止心脑血管病的发生。 5. 预防和治疗类风湿性关节炎 6. 桑黄提取物能够完全抑制尿酸,对痛风有良好效果。 7. 抗过敏,对过敏性鼻炎、久治不愈的湿疹疗效很好。 有关研究表明,桑黄及提取物对人体无毒无害,即使长期大剂量服用亦无任何毒副作用。
|